基于心理契约的品牌危机管理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契约,是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纽结,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成功的关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品牌危机在国内已由原来的个案发生向常态发展转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危及品牌、企业的存亡。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理解、处理和转化品牌危机,是企业经营者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论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对品牌、品牌危机的内涵进行界定,结合对2004—2007年发生在国内的40个品牌危机案例进行了成因归类分析,发现交易心理契约因素是目前引起品牌危机的主要因素,约占总数的57.5%;就单个因素来看,产品质量问题、顾客关系及服务、运营管理三个因素排在了所有因素的前三位,分别占总数的22.5%,20%和15%,说明我国消费者的对品牌的关注重点目前还集中在交易类因素上。随后论文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品牌危机产生机理,指出品牌危机经历的沟通交流契合期、传播承诺期、稳定期、变异期、心理契约破裂期和心理契约修复期六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品牌危机的成因,提出企业进行品牌危机管理的及时性、主动性、一致性、系统性、诚信和以人为本6大原则,以及企业进行品牌危机预防管理、品牌危机应对管理和品牌危机恢复管理的策略。
其他文献
12月15-16日,广东省农业厅在珠海市召开2011年下半年全省农机安全监理所所长例会,这是省农业厅建立农机安全监理所所长例会制度以来召开的第二次例会。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一年
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或修饰手段,并且通常与诗歌或修辞学相关。关于隐喻本质主要有三种理论:替代论,比较论和相互作用论。所有隐喻理论都是在亚里斯多德和理查兹理论
本课题主要利用数据采集技术、USB总线技术、CAN总线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软硬件知识,来研究了基于CY7C68013A的数据采集系统装置。USB接口具有即插即用、使用方便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要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支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低,诸如教师对新技术的敏感度不高、对教改项目重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