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蛋白D9-G126-F/M2的表达及检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流行地域广、时间长,遍布全球,在气候温和地区于寒冷的冬春发生,在热带地区雨季发生,是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重要病原[1,2],在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也容易形成严重的呼吸道感染。但由于多种限制因素包括RSV A、B两亚型交错出现,合适的载体蛋白选择困难等的制约,目前还没有成功、安全的疫苗问世[6]。RSV所致疾病严重而频繁地出现于6个月以下的儿童中,因此WHO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疫苗。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寻求可能用于RSV疫苗研制的重组蛋白抗原的目标下,检测我们设计构建载体并表达出的DsbA-G126-F/M2:81-95蛋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出高效、安全的疫苗打下基础。在对G蛋白全长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筛选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G蛋白基因100~225的一段与F/M2:81~95片段共同连接进pET-15b(DsbA)表达载体中,于E.coli BL21(DE3)中表达出目的蛋白,经检测目的蛋白是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对目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免疫9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三次加强免疫后采集小鼠的血液、脾(及时研磨分离出单个细胞培养)、肺(冰上研磨取肺组织匀浆)。通过蚀斑抑制实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做ELISA实验检测血清中及肺组织匀浆中的抗体滴度;培养P815细胞,分别用RSV和表达出的目的蛋白刺激P815细胞,将其制成靶细胞,分别与不同比例的脾细胞进行作用,利用MTT法检测脾细胞中的CTL活性来评价重组蛋白的细胞免疫水平。实验结果,在成功构建表达载体的基础上,我们表达出了目的蛋白,并且分离纯化得到我们所需要的重组蛋白,在免疫BALB/c小鼠后得到了免疫血清及肺脏样品和脾细胞,蚀斑抑制实验所测中和抗体滴度为4.62,ELISA实验检测肺组织中抗RSV抗体滴度为2.9,血液中抗RSV抗体滴度为4.3。MTT法测CTL活性,免疫目的蛋白后的脾细胞对刺激过的P815细胞的杀伤率最高达到了40%左右。通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及抗体检测,证明了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表达出的重组蛋白,具有能够刺激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能力,说明本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实验中解决RSV病毒滴度过低等问题所改进的方法,及在动物实验中对小鼠的实际操作所得到的经验,和最终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为抗RSV新疫苗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试验利用EGFP为转移载体和标志蛋白,对E0蛋白在PK-15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做了初步研究,构建了能稳定表达E0蛋白的PK-15细胞系,为后续的HCLV的全长cDNA转染PK-15细胞和猪瘟兔化
鸡新城疫(ND)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极大,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对动物危害最大的A类传染病之一,每年给国家造成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骨骼肌的生长发育是动物个体发育的重要环节,目前的研究表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对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抑制作用,任何可以干扰MSTN基因表达或表达产物活
根据已发表的流产型布鲁氏菌(B.abortus)HtrA(High temperature requirment A)基因和GroEL(热休克蛋白)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B.ovis)菌株80/019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