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中教科书《中国语Ⅰ》练习题及其与正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时代,为了培养自律精神且富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韩国人,使其具备流畅的外语沟通能力的外语教学日益重要。纵观以往我们外国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知道以往的外国语教学主要是以语法为主的教学,主要用阅读、翻译和讲解语法知识的方法进行外国语学习,大部分时间用于做阅读、翻译和语法的练习。随着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这种以语法为主的外国语教学法不断受到批判,于是出现了迎合时代要求的直接教授法、沟通教学法、自然过渡等教学方法,虽然现在的外国语教学已经注入了新的方法,但是难以避免的是教师和学生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依赖性,因此目前的外国语教学情况比之之前的情况相差无几。中国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使用的国际官方语言之一。韩国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多方面的广泛交流,在文化和语言等方面,受到中国不少的影响。1992年8月,随着韩中两国国交正常化,两国开始了全面的交流,打开了韩中交流的新篇章。最近,随着对中国语的学习热潮不断高涨,为了迎合这种趋势,培养具备流畅的中文能力的人才,在第7次教育改革中,将中国语列入高考的试验科目,中学可计划开设中国语选修课,可见,对中国语的关注和认识正在逐渐改变。目前高中的中国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语言的四种技能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提高沟通交际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迎合国际化时代的大潮,引导健康有益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为此,应该开展针对中国语的教学活动,在此之前要明确规定好中国语教学的目标,之后要确定有效实现该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资料,然后开始实际的教学内容的教授——学习过程。其中,教科书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用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资料。在应用教科书的教学过程结束后,为了检验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最后要进行的活动叫做评价活动,在高中的中国语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每课后面的练习题就发挥了评价活动的作用。通过教科书的练习题,可以确认该课时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根据练习题解答结果,可以确定和调节学习进度等相应的情况。本研究是针对教学过程中,负责最后评价活动部分的练习题的相关研究,在了解练习题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考察在教科书的构成中,正文和练习题之间内容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情况等。本论文以高中教科书《中国语Ⅰ》(天才教科书)为例,全面梳理了教科书的体系,对于天才教科书《中国语I》教科书里出现的正文内容和练习题的关联性,从不同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通过这一过程,发现了该教科书的正文和练习题在关联性方面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希望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制作更有效和有益的练习题,继而对中国语教育的评价方案起到帮助。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人权利﹑表达民情民意﹑揭露事实真相﹑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很多媒体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负面影响。司法独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使得微观企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随之改变。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也深受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尤其目前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肝素的干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接受RFCA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31例,根据手术不同路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工作是一项包含了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它要求母公司对其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监督检查与控制,是以企业集团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2012年以来,我国城投类企业债发行数量和金额均呈现爆发性增长,发行只数从2011年的195只增加到2012年484只,融资金额从2485.48亿元增加到6499.31元。城投类企业债市场的火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各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显著。世界关注中国,也更想了解
随着翻译研究学派文化意识的逐渐觉醒以及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学研究影响的日益深入,翻译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他们从文化转向角度将翻译界定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跨
盗窃罪历来是一个常见多发的犯罪,其作为状态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行为人在盗窃行为完成后还可能对所窃之物实施进一步的处分行为,即“盗窃后处赃行为”。对盗窃后处赃行为的正确
K-cor结构是Z-pin增强传统泡沫得到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更好地适应了航空航天材料轻质高强的需要。目前国内尚处于制备阶段,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四向Z-pin植
矛盾修辞是一种看似矛盾实却合理的语言表达方式,被大量运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会话中。目前已有学者从修辞、语义、句法、语用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也有学者从认知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