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是当前全球公司治理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也较为突出。上市公司大股东无视公司长远发展和中小股东利益,实施无序减持、关联担保、频繁派发高额的现金红利、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注入、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等利益输送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从制度上趋于一致,但股改仍未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特征,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一股独大”或多个大股东,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依然会利用控制权进行掏空上市公司,进而攫取控制权私利,掏空的方式表现更为隐蔽。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权的分离,并利用股权控制链和社会资本控制链“双重控制链”加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那么在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即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动机与决策机制是什么?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如何适配?)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如何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如何治理?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立足全流通背景下研究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以及演进,通过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博弈分析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变量的适配关系研究,从而打开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黑箱”,并对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进行实证检验;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三个方面探讨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从决策层面的微观视角探讨中国情境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治理机制。本文研究主要的结论如下:(1)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如下:(1)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安排,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主要取决于控股股东利益获取和成本补偿,私人成本必然使得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2)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是控股股东个体特征与情境特征相互适配的复杂过程。(2)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在控股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中的调节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政策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控制权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制衡很难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3)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4)董事会独立性显著减弱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3)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现金流权与关联交易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呈现“激励-壁垒”效应,金字塔持股为控股股东掏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不仅难以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还有可能与控股股东合谋。(3)面对隐蔽的掏空行为,独立董事没有完全发挥独立监督职能。两职合一情况下,独立董事可能沦为“花瓶董事”的境地。(4)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5)董事会独立性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有所减弱。(4)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呈现“激励-壁垒”效应,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为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不仅难以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还有可能与控股股东合谋,达成利益同盟。(3)面对控股股东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可能由于缺乏内部信息,导致不能完全发挥其独立监督职能。(4)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5)董事会独立性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所减弱。(5)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路径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关联交易进行掏空,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为控股股东掏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3)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盈余管理配合其掏空行为,盈余管理是掩饰掏空的工具。(4)在既定利益输送程度的约束下,出于掏空行为的成本、收益比较,控股股东偏好选择关联交易这种利益输送行为,即现金股利政策和关联交易存在替代关系。本文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如下:(1)通过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动机与决策机制博弈分析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研究,深入阐述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从控股股东自身的行为能力、行为动机以及外部法律环境三方面,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决策机制分析框架。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分析概念模型。(2)以往研究大股东掏空行为大多从某一个视角,研究问题单一,且没有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影响,研究结论不统一。本文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路径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关联交易进行掏空。(3)盈余管理是掩饰掏空的工具。(4)现金股利政策和关联交易存在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