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孵化器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2009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科技创业企业大规模涌现。与此同时,从国际到国内,私有部门、个人兴办孵化器和从事天使投资业务不断涌现,以投融资为主要手段、目标的创新型孵化器异军突起,孵化服务更加高效和市场化,对政府主导创办的国有传统型孵化器形成不小的冲击,孵化器在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同时,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政府主导创办的孵化器是我国孵化器的主体,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占据大量的优质资源,是服务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但大多数孵化器受体制机制、管理团队、资金规模等因素制约,在孵化服务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孵化器提供的一般性中介孵化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创业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高速成长需求。同时,我国政府在鼓励引导孵化器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后,支持方式也逐渐从直接扶持转向间接引导,孵化器行业市场化趋势愈加明显,孵化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投融资功能作为串联起整个孵化服务价值链的最核心功能,可帮助创业企业尽快获得资金和其他资源,解决其生存发展中的最大困难。同时,孵化器通过投资成功获取回报实现了发展壮大,提升了核心价值。因此,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提升投融资服务能力。天使投资是支持早期创业企业的重要手段,在作用阶段、支持目的上与孵化器不谋而合,在资金供给和资源集聚上与孵化器形成优势互补。孵化器将天使投资功能融入自身发展,有助于克服孵化器运行中的“政府失灵”和减少天使投资活动中的“市场失灵”,有助于孵化器提升资本实力和提高孵化效率,形成更大的资本、项目聚集效应,能显著提升孵化器竞争力,是促进孵化服务迈向更高层次的有效途径。孵化器因具体类型、综合实力、发展阶段等差异,与天使投资的融合存在多种选择模式,本文在分析二者融合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空间嵌入式、资本合作式、自我发展式、创业导师式和网络联盟式五种融合模式,并结合望京孵化器的融合实践,分析了孵化器在与天使投资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孵化器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提出了完善财税政策、营造融合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孵化器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