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过载时代,如何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从而避免被“信息潮”所淹没成为了重要的技能。具体到新闻领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民记者”与“算法推送”成为了新闻生产流程中的新要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公众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海量的新闻信息,还有新闻质量参差不齐与虚假新闻泛滥等危机。特别是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加剧了人们对虚假新闻的担忧,新闻媒介素养(亦称作新闻素养)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与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如何培养出能够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批判性反思的知情公民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00后”正成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研究“00后”大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我国“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样本,意欲回答的核心问题为探寻“00后”大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未来的培养路径。围绕这一核心议题,讨论将从三个层面展开:如何建构适合我国“00后”大学生新闻媒介素养的评估框架?我国“00后”大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呈现出哪些特征?哪些措施可以帮助提升我国“00后”大学生的新闻媒介素养?论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了新闻媒介素养测量的文献研究,从认知需求、新闻媒介影响的控制、媒体常识、自我感知的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价值五个维度建构了新的评估框架,该评估框架通过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检验。文章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收集江西省12所高校的“00后”大学生数据,并对14位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00后”大学生进行了访谈,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730份。研究发现,“00后”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价值有着不错的认知。但是,其他四个维度得分相对偏低。媒体常识部分,缺乏兴趣使“00后”大学生的媒体常识较为匮乏且学习意愿低迷;认知需求部分,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导致“00后”大学生对新闻缺乏全面的深度思考;新闻媒介影响的控制部分,互联网的强互动造成“00后”大学生应对新闻负面影响时较为被动;自我感知的媒介素养部分,媒介素养教育的缺位使“00后”大学生缺少对新闻媒介素养的认知与自信。论文针对“00后”大学生新闻媒介素养方面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建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人、媒体机构和学校。个人层面:通过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来强化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复杂与深度思考的信息处理策略;通过强化新闻媒介的反连接来提升个人自主意识和空间意识,以降低互联网过度连接所带来的焦虑感与倦怠感。媒体层面,新闻媒体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将适当反连接作为未来的发展策略,避免信息过载时代下“00后”大学生只能靠疏解情绪这种被动消极的方式来缓解信息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和应用各项媒介信息技能;媒体应注重媒体常识教育与“00后”大学生兴趣的匹配性,以对外开放和各种新形式介入的方式推广媒体常识可以取得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学校层面,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闻媒介素养就教育,更应该将各种校园媒介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有助于培养“00后”大学生良好的新闻媒介消费习惯;同时,考虑到业界工作者长期在媒体一线,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影响时有着最为先进的应对手段,所以应当保证教育主体的多元性,加强教师与业界工作者的联动教育。总体来说,论文从既有文献中建构了包含认知需求、新闻媒介影响的控制、媒体常识、自我感知的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价值在内的多维度新闻媒介素养评估框架,并对“00后”大学生这一新生群体的新闻媒介素养进行综合性评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