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流行,给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布鲁氏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具有比较独特的胞内生存机制和免疫机制。它的致病机制以胞内生存为主要特征,而免疫机制则是在与宿主免疫系统斗争中逃避免疫反应而得以生存繁殖。针对布鲁氏菌的有效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并且是多种抗原综合作用的结果。深入探讨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机制和免疫保护机制,对于布鲁氏菌致病机制的理解、疫苗的保护机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外膜蛋白在稳定细菌外膜的结构、适应胞内外环境和抵抗胞内杀菌机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细菌的毒力有密切关系。外膜蛋白位于细菌的表面,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外膜蛋白都具有免疫原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免疫保护抗原。因此,很多有关细菌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都集中在外膜蛋白的研究上。布鲁氏菌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大规模接种疫苗是有效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事实证明,尽管经历了很多对其它疫苗形式的尝试,如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等,但是减毒活疫苗仍是目前预防布鲁氏菌病最为有效的疫苗形式。减毒活疫苗之所以能够发挥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是否与其外膜的成分,特别是外膜蛋白有关?或者说外膜蛋白在减毒活疫苗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解释布鲁氏菌疫苗的作用机制和保护机制,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新型的疫苗。为研究布鲁氏菌主要外膜蛋白在布鲁氏菌毒力和免疫保护中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利用蛋白质组技术,分离鉴定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明确外膜蛋白的组成。然后,选取主要的外膜蛋白,构建其缺失突变株,并比较分析这些突变株的胞内外的毒力表型,探讨其与毒力的关系。用M5及缺失突变菌株免疫小鼠,然后用M5本身和羊种布鲁氏菌强毒株16M进行攻击,观察M5及突变菌株的免疫保护性,探讨主要外膜蛋白在疫苗株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最后,体外克隆表达主要外膜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探讨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通过以上研究,将初步了解羊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组成,认识主要外膜蛋白在M5的毒力及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并探索了主要外膜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