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我国碳酸钾工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产品碳酸钾堆密度不高的情况,研究了烧结、水化烧结法和结晶法提高碳酸钾堆密度的情况。采用烧结水化法的实验中,研究了反应物种类、反应物粒度分布、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工业条件与产物碳酸钾堆密度的关系,以及在烧结过程中引入少量水分对碳酸钾堆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钾比碳酸钾作为反应物烧结得到的产物堆密度要高;反应物的颗粒越细,粒度分布越窄,颗粒越均匀,所烧结得到的产品堆密度越高;烧结的温度越高,所得到产品的堆密度越大;相同温度下产品的堆密度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最低温度500℃,烧结时间1h的条件下,产物堆密度达到1.2034g/cm3,达到工业应用对实验的大于1.20g/cm3要求。在烧结实验中,还采用蒸汽饱和法和喷水法向体系引入液相,但水化后烧结产物的堆密度比较低。在结晶法的实验中,考察了结晶物质、结晶方式、蒸发温度、晶体成长速度等因素与结晶的关系和对最终产物碳酸钾堆密度的影响,得到了以上因素对结晶的影响规律,了解了其对最终烧结产物堆密度的影响规律;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媒晶剂,如氢氧化钾、硝酸镁、乙醇等,对碳酸氢钾的结晶过程都有一定影响。通过对碳酸钾烧结产物的比表面积测定,根据烧结理论,建立了碳酸钾的烧结动力学方程。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