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传说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解缙传说为研究对象,从民俗文化学角度入手,采用民间文艺学、传说学及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深描”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平行比较与主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前人已有的文献成果和个人田野结果,探讨其类型、传说圈的生成扩布、传承特点、文化功能及新时期非遗视域下的保护传承等问题。第一章通过比较历史解缙与传说解缙,认为民间讲述活动中默认下的潜在创作规则在以史为据的前提下,将解缙传说演绎出传奇化、类型化、箭垛式等特点,并助力解缙及其传说之“成长”。第二章则将解缙诗书的广泛流布看作其传说产生的主要原因,二者相伴大约产生于十五世纪上半叶;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解缙传说文本,综合各种因素,本文将解缙传说流传区域分为以解缙家乡江西和京城北京为中心的两大传说圈,传说中心京城是在传说中心家乡的影响下形成,二者有共通交融之处,而在中心之外的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文化边缘地带解缙传说以散点式流传,山东地区解缙传说流传密度较大。第三章通过对解缙传说类型的梳理概括认为解缙传说内容丰富,有系统性,在其人生当中各个阶段的传说在时间轴上具有连续性;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将其分为神童型、机智型、对联型三大类,各类型间模糊交叉,重合现象时有,其机智型传说幽默讽刺,对联型虽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却趣味丛生,也是解缙传说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类。第四章认为口传已不再是解缙传说的唯一传承方式,戏曲表演、相声表演、文本阅读、电视剧、动画片等新型传播方式为为解缙传说的传承持增动力,文本固定、舞台化、多元传承等新型特点是由传承形式的多样化造就。第五章认为解缙传说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延续解缙个人文化精神气质、影响地方文化风气;成为不同群体宣泄情绪、表达意愿的途径;解缙传说采用押韵、谐音双关、对偶等艺术形式表现民众的审美特点;不同人群共享解缙传说、互动并认同彼此,凝聚力量,促进文化认同;解缙传说能突出影视的教育实用价值,丰富网络群体的阅读需求,找到新的传承方式。余论部分关注了解缙传说的保护传承问题,指出当地部门的保护工作缺乏专业人士指导,重视度不够,只有真正看重解缙传说的保护传承工作,重视群体传承,破除“原生态”、“本真性”的思想禁锢,寻求新传承方式方能为其保护工作增色。全文由正文五章、绪论、余论及相关附录等部分组成,共9.5万余字。
其他文献
幼儿园"三位一体"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两位教师和一位生活教师(保育员)共同管理,提高班级的保教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
在一次某变电所110kV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相邻线路接地横差保护发生误动。通过对故障录波的分析及线路现场接线情况的调查,发现相邻线路接地横差保护的误动是由于线路架设方式
对配电网中位置分散、结构复杂、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开发了分布式的配电远程智能监控系统。采用基于Rallonal统一过程软件开发过程的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模方法,利用RS485、GPRS无线网络通信、RS232接口等技术,系统集中数据管理,分层、分布监测控制,实现了配电变压器参数的远程监控和对突发事件的发短信功能。现场使用表明系统组建网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运
220kV变压器低压侧异相两点同时接地事故较为少见,而不同接地点中一点在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外、一点在差动保护范围内并引起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跳闸的事例更为少见也更加容易
电力系统发生特大事故可能导致电网解体为数个孤网,并使一些发电厂断掉了和系统的联系成为孤岛,如何迅速恢复孤网间的联网及孤岛电厂的快速再入网,是电网安全运行毖须考虑的问题
近30年来,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首先提出“多回路分析法”,为主设备主保护方案的选择采用“定量化优化设计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我国大型、特大
背景和目的:“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Fetal Origins of Adults Disease,FOAD)”假说认为胎儿在宫内时的营养不良状况,与其成年后的某些疾病的发生关系紧密。本研究旨在研究1959
输出滤波器OF(Out Filter)对并联有源滤波器的谐波补偿能力有不可忽略的影响,然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在对OF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OF参数设计及
电力系统图形信息的标准化是目前电力系统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基本的SVG文档规范的基础上确立电力系统图形系统的构成和交换方式,建立基于SVG的电力图元库,并阐述了设备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