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全国约1/2的农业人口,保有全国约1/3的耕地面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区。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推演、数理模型、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了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及态势,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广泛梳理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特征、区域特征和现实特征,科学界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丰富内涵,指出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和管理手段,以获得更优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收益的社会化农业。(2)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了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采用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及发展态势。通过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下游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中上游地区的云南和贵州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其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下;②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各要素发展态势表现出不均衡。农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始终为发展短板,各省市间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竞争优势存在差异;③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一致。下游地区现代农业进入成熟期,中游地区现代农业处于发展期,上游地区现代农业则仍在成长期。(3)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应从精准发力补短板和优势互补重协调等两大方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引擎化,持续保障农业增产增质长效性;二是利用农业发展优势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完善生态协同机制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①研究视角方面:从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及生态收益四个方面探讨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丰富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②研究方法方面:采用熵值法和DEMATEL法计算权重;并基于线性加权和改进的DEA评价模型测算要素发展水平及综合发展指数。③学术观点方面: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和管理手段以获得更优的生产效率和生态收益的社会化农业;助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发展,要把握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态势,保障农业系统内部均衡性和区域之间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