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吻蝮体温、体温调节以及卵孵化和食物利用的热依赖性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wyy198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是分布于中国南方省份(包括海台湾)和越南北部的大型巨毒蛇。作者以2003?2005年从浙江丽水捕获的尖吻蝮为材料,研究(1)温度对卵孵化和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2)食物类型、温度和摄食频次对食物利用和特殊热动力作用(SDA, specific dynamic action)的影响,以及(3)围栏和实验室内动物的体温时间变化和体温调节。一、温度对卵孵化的影响:总共164枚卵恒温孵化在5个温度下。30°C下孵化的卵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32°C下没有孵出幼体。在24?30°C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影响孵化期和大多数幼体的形态特征。24、26、28和30°C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36.4,28.7,21.8和15.7天。较高温度(28和30°C)下胚胎发育消耗更多的能量,导致较少发育的幼体(因此幼体较小),表现为较多的剩余卵黄和较小的躯干。主成分分析解释了来自十个幼体大小(去除初始卵重影响)变量中的2个成分(特征值≥1),解释了原始数据79.3%的变异。第一主成分(解释了43.8%的变异)在干重、湿重、胚胎能量和孵出幼体的灰分有更高的正负载系数,第二主成分(解释了35.5%的变异)在SVL、幼体干重和脂肪体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在不同的孵化温度下,孵出幼体在主成分分析的第一向量上的分值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较高孵化温度(28和30°C)下的孵出幼体在第二向量上的分值显著低于较低孵化温度(24和26°C)下的孵出幼体。第二向量主要描述了与发育条件显著相关的幼体特征,因此这种分析也进一步证明在较高温度下孵化卵导致发育成较小的幼体。二、温度对食物利用的影响设计了2(食物类型:鱼肉和猪肉)×2(温度:24°C和30°C)×2(摄食频次:单次和两次)因子实验,检测食物类型、温度和摄食频次对尖吻蝮幼体SDA的影响。两种食物主要成分差异显著,猪肉的干重和能值大于鱼肉,但脂肪和灰分含量低于鱼肉。食物类型、温度和摄食频次在四个方面影响SDA效应:达到耗氧峰值所需的时间、耗氧量峰值、SDA持续时间和SDA系数。两个温度处理下,喂食猪肉的动物比喂食鱼肉的动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耗氧量峰值,且具有较大的耗氧量峰值、SDA持续时间、SDA反应和SDA系数。温度也影响SDA效应,24°C比在30°C下达到耗氧量峰值的时间长、SDA持续时间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结核病出现全球恶化趋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第四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0年,我国活动性肺结核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属中医学"瓜藤缠""梅核火丹""湿毒流注"的范畴。现从中医学的角度总结了张建强教授治疗皮肤变应性
苏铁纲、银杏纲、紫杉纲及买麻藤纲,由于胚珠的珠被里及假花被和套被里出现形成层,在受精之后形成层行次生生长,形成肉质的果皮,包着种子,起着保护作用,是雏形的果实,有别于
目的 明确手机触屏的菌群分布,对耐药菌株进行分型鉴定,指导触屏手机的正确清洁、使用方式。方法 对20名在校学生与20名医护人员手机触屏进行采样、增菌培养,以等面积电梯
<正>四分院位于北京白塔寺历史片区的宫门口四条胡同,是该片区城市更新计划内容之一,是由金融街下属的华融金盈公司作为主导力量推动白塔寺片区旧城改造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旧
<正>东京工业大学的名誉教授坂本一成是日本当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家,其常年执教于东京工业大学,是享誉学界的"东工大学派"最重要人物之一。坂本一成建筑理论的思想性以
该综合实验采用实验效率及成功率高的模块化设计,内容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信号检测电路、方波发生电路、有源滤波电路、窗口比较电路、声光报警电路的参数设计及调试等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当前城市存在的问题和中国的城镇化进行了剖析,阐释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及其发展模式的核心要素与策略,并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
目的分析和探讨基础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3例给予完善的基础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