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临江沼泽湿地和长春地区三种不同生境条件下蓝靛果忍冬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调查分析,应用单因子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和计算机技术,初步探讨了影响蓝靛果忍冬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生态环境条件。 通过对长春蓝靛果忍冬地上部生长动态进行观测,发现其新梢在一年内7d的净增量有三个生长高峰,其中第一、第二个高峰明显,第三个较微弱,说明新梢从一开始就迅速进入生长的最高峰,以后生长缓慢,直至生长停止为止。果实纵横径7d的净增量亦有三个生长高峰,与新梢不同,它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最明显,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中旬之后,果实生长缓慢,已由形态增长转向营养成分的积累。 本研究对长白山、临江和长春三个不同生境类型的蓝靛果忍冬生长发育状况及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认为蓝靛果忍冬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与温度及土壤营养状况有显著的相关性。长白山西坡和临江沼泽湿地,海拔较高,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与年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相近。不同的是临江年平均气温(≥10℃)积温及持续天数相对较高。在生长发育方面,长白山植株表现矮化趋势,新梢短而粗壮,单叶面积小。光照条件与长春相比,相对较弱,致使结果部位上移,果实分布在株丛外围,内膛枝不能进行正常的花芽分化,株丛内部无果实,产量低。临江与长春的年平均气温高,植株高大,新梢生长量大,萌芽率及产量高。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环境温度对蓝靛果忍冬树体营养生长起促进作用。 生态条件对果实品质也有较大影响。蓝靛果忍冬喜冷凉气候,在长白山及临江年平均气温小于3℃的条件下,果实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糖、蛋白和Vc含量均明显高于长春。但临江土壤含水量过高,影响根系生长,使果实中酸及单宁含量较高,严重影响了果实品质。而长春的土壤pH值较高,有机质等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低于长白山和临江,导致果实品质较差。 蓝靛果忍冬生态适应范围广,在大兴安岭一月能忍耐-50℃绝对低温。因此,本实验主要对土壤营养状况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相关模拟。结果表明,土壤营养状况,特别是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及速效氮含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而速效P和速效K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小。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对粗蛋白、总糖、果胶、脂肪和果实含水量等营养成分有重要影响。其中pH和速效N含量对蛋白质影响较大,分别与y=-1.9558x+25.223(R~2=0.9679);y=0.0185x+11.093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因子对蓝靛果忍冬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扩二0. 9586)拟合性最好.此外,PH对糖、果胶、脂肪和果实含水量影响也较大,尤其是与果实含水量关系最密切,回归方程为y=一13.33”x+98.237(扩=0.9999),拟合性最佳.有机质对脂肪含量影响最显著,与回归方程y一0.0161x+o.4987(扩=0.9897)拟合性最好,关系最密切。速效氮含量与果实粗蛋白及糖含量关系密切。速效磷对酸及单宁含量有影响,速效钾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