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协同船舶靠泊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大型船舶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和降低运输成本是当前水上运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大型船舶在靠泊时存在操纵性能低下,船速难以维持舵效的问题。特别是在港口水域,因水深不足和操纵水域面积受限,大型船舶的操纵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大型船舶靠泊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实际靠泊操纵中须借助拖轮、侧推器等辅助机构进行多目标协同作业。同时,有效协同辅助设施实现大型船舶的安全和稳定靠泊是推动大型船舶朝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开展辅助机构协同靠泊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以船舶自身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靠泊运动控制,对于多辅助机构协同船舶靠泊的控制方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靠泊辅助机构为研究对象,从船舶靠泊运动模型、船舶靠泊运动控制器设计以及控制分配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对多目标协同船舶靠泊控制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1)船舶靠泊运动模型。考虑船舶靠泊操纵运动中速度低的特点,结合已有的环境干扰力(风、浪、流)模型,在船舶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平面三自由度船舶靠泊运动模型。
  (2)船舶靠泊运动控制器设计。在已建的船舶靠泊运动模型基础上,结合反步法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设计了船舶靠泊自适应反馈控制器,并使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证明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器控制效果及可行性。
  (3)基于控制分配技术的多目标协同控制方法。引入推力分配技术将多目标协同控制问题转化为过驱动系统的控制分配问题,建立协同辅助机构的控制分配模型,考虑约束条件进一步提出靠泊船舶在有、无动力情况下的控制分配优化模型。优化模型分别采用广义逆法、序列二次规划法和遗传算法求解,得到各辅助机构的指令输出;分析序列二次规划法和遗传算法的优劣性,提出带罚函数的最小二乘法改进遗传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船舶的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可以对现有船舶辅助靠泊的实际操纵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智能终端的普及,导致数据流量的飞速指数式增长和数据架构类型的极度复杂化,开创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大数据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作为采集大量的数据的重要来源,如何让传感器节点传输数据量更大的数据,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单一的传感器节点体积较小,功能有限,可能会引起数据传输拥堵问题,影响通信质量。所以传感器
在分布式伪卫星组网定位系统中,伪卫星上各独立时钟,因其工作起始相位不同以及周围的环境变化而产生微小的频偏和频移,使组网内各伪卫星时钟难以同步或精度不高,导致定位精度降低。本课题针对分布式伪卫星系统各个独立时钟不同步或同步精度不高的的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时钟分配方案,采用载波相位观测方程,建立钟差模型,解算和优化组网内各个伪卫星间的钟差,采用各种补偿方法,从而可以实现系统分布式时钟的高精度同
机会阵雷达(Opportunistic Array Radar,OAR)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型雷达系统,该雷达系统基于数字阵列技术可同时实现多种功能与多种模式的一体化。与传统雷达的阵列分布不同,机会阵雷达阵列单元可以根据需要放置在任意位置。多波束形成技术是实现机会阵雷达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围绕机会阵雷达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本文在研究机会阵雷达原理及其波束形成技术的基础上,
电子战是当今军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质上是通过处理战场上不同频段的各类电磁信号,在充分保障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赢得军事对抗中的主动权。近年来,人工智能是非常火热的话题,机器学习又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未来的电子战必定会广泛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本文从信号分选、雷达行为分析和雷达抗干扰三个场景出发,并通过一些机器学习算法对每种场景进行分析。  首先,雷达信号分选是最常见的电子战应用。信号分选
学位
近年来光量子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为了读取光子信息就需要研发针对光通信波段的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低温超导探测器凭借极低温下对热噪声的有效抑制,以及超导能隙远低于光子辐射能量而具有极高响应度的优势,逐渐在众多单光子探测器中脱颖而出。本论文以超导微波动态电感单光子探测器(Microwave Kinetic Inductance Detector,MKID)为研究对象,以优化MKID主要性能指标为研究目
模块化仿蛇机器人多关节、超冗余自由度的特性使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灵活改变相应运动形式,具有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将此类机器人应用于灾害搜救、军事侦察、管道巡检等领域,将极大提高机器人在以上复杂、受限、非结构环境中的工作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仿蛇机器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对生物蛇身体结构以及少数几种蛇类运动步态的模仿,机构设计的局限与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的不完善使其环境适应能力与运动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本文重点研究
砂性地层具有石英含量高、粘聚力低、流塑性差、结构松散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磨蚀性,导致盾构刀具在掘进过程中常发生磨损破坏。刀具磨损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课题,研究砂性地层盾构刀具磨损机理,对于指导科学施工、延长盾构刀具健康服役时间,实现盾构的长距离掘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等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  (1)基于砂性地层的高磨蚀性特点,比选刀盘刀具的适应性配置,分析切
学位
学位
随着船舶体积的大型化发展,船舶内部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要,入侵感知技术在船舶航行安全和人员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特殊的船舶结构会对信号传播造成严重的多径干扰,现有的入侵感知方法也不适用于类似船舶这样的动态环境中,为了克服船舶环境的限制性,实现船载环境下的高精度人员入侵感知,本文以WIFI信号的空间传播理论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船舶舱室人员入侵感知方法,实现了对船载环境中移动人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