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的历史过程。五四运动之后,由于中国各个时期复杂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影响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由于刚刚结束战争,建立政权,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改造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逻辑。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虽然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并没有找到革命的出路,革命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无产阶级的肩头,同时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最终选择了学习俄国的成功经验,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紧贴中国国情,不断摸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特色改造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同志经过不懈的艰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科学的历史规律,新时代的开拓者在掌握最新国情和社会动态的基础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开辟出了一条中国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前景做出延伸和推演。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在之后的研究中又系统阐释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面向未来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是根据我国的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提出的合理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不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不脱离历史,最终一定会达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