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G3菌株分离自小麦内茎,是一种能够产生几丁质酶、蛋白酶、嗜铁素和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PRN)等多种抗真菌因子的植物内生细菌。RpoS是细菌中RNA聚合酶的σ亚基,在细菌过渡到稳定期以及逆境下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微生物在糖酵解过程中能够将糖类转化为乙偶姻来避免过度酸化。乙偶姻在食品、医药、化工、化妆品、植物保护、生物燃料等方面有广泛地的应用。 本研究以S.plymuthica G3为模式细菌,通过基因克隆、同源重组、异源表达、lux-或lacZ-报告基因融合等技术,初步分析了RpoS的功能及乙偶姻生物合成的调控。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rpoS缺失突变株以及互补菌株。通过表型分析发现,RpoS对运动性、IAA合成、生物膜生成起负调控作用;对几丁质酶活性、蛋白酶活性、PRN的合成起正调控作用;而对N-乙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的产生则无明显影响。 (2)通过抗逆性的研究发现:rpoS基因突变菌株在经过高温、酸性、碱性、高渗透压以及氧化等条件处理后生存率明显下降,但在4℃条件下处理后生存率无明显变化。 (3)基于lux-的转录融合分析rpoS对IA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ipdC1和ipdC2的影响,表明rpoS正调控ipdC1,而负调控ipdC2。 (4)基于G3/rpoS∷lux,ΔrpoS/rsmA∷lux,ΔrpoS/rsmB∷lux和ΔrpoS/hf∶lux的转录融合分析发现,RpoS在转录水平上正调控rsmB,hfq的表达,负调控rsmA。 (5)克隆并在E.coli中成功表达了budAB基因簇,通过V-P试验检测到终产物乙偶姻产生。运用lux-以及lacZ-报告基因融合的策略,在转录及翻译水平检测RpoS对budAB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RpoS在转录和翻译水平负调控budAB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