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国股指期货标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保证了股指期货对规模与流动性的要求;股指的频繁波动提供了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机构投资者的扩大提供了众多的投资主体;期货市场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股指期货标的的研究就成为了中国金融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境外股指期货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在境内的发展状况,提出沪深300指数最适宜成为中国股指期货标的的观点。   随后,本文从代表性、抗打压性、价值发现性、抗操纵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沪深30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特性。第一,在总市值和流动市值方面,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所占比重均超过半壁江山,而且覆盖行业全面、均匀,盈利能力突出,已经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投资取向的标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第二,沪深300指数在估值上明显要低于大盘,未来的下跌空间已经不大,具有很好的抗打压性。第三,国内外研究显示,如果我国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该股指期货将会与现货市场有显著的“领先——滞后”关系,具有很好的价值发现性。第四,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沪深300指数的权重集中度处于合理水平,行业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抗操纵性总体来说处于较好水平,无论是个股还是行业板块,目前都不具备对指数构成决定性影响的能力,而且随着国企H股逐步回归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的抗操纵性还会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诸多影响。并且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的实践经验探讨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对策。   因此,中国政府不应为推出股指期货的具体时间点所束缚,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应随即推出股指期货,早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从而促进资源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带动了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的快速增长。跨国公司不断增强的通信需求,给全球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网通美国公司(China Netcom USA,以下简称CNUSA)处于海外市场拓展的初期。开放的美国电信市场给CNUSA带来了众多机遇。同时,由于CNUSA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相对落后的定价策略,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子化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自从电能被发现以后,人类就一直在不停的探索着如何利用电来为自己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小到电动牙刷,中至机器人,大及航天飞行器,举不胜举。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离不开电机,这就使得可以储存磁能、作为电机核心部件的永磁体在这一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衡量一个国家的先进程度,在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党和政府为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所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之一.该政策实施多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屡展出现的高考少数民族身份造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