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保证了股指期货对规模与流动性的要求;股指的频繁波动提供了巨大的套期保值需求;机构投资者的扩大提供了众多的投资主体;期货市场的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股指期货标的的研究就成为了中国金融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在总结境外股指期货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在境内的发展状况,提出沪深300指数最适宜成为中国股指期货标的的观点。
随后,本文从代表性、抗打压性、价值发现性、抗操纵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沪深30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的特性。第一,在总市值和流动市值方面,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所占比重均超过半壁江山,而且覆盖行业全面、均匀,盈利能力突出,已经逐渐成为机构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投资取向的标杆,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第二,沪深300指数在估值上明显要低于大盘,未来的下跌空间已经不大,具有很好的抗打压性。第三,国内外研究显示,如果我国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该股指期货将会与现货市场有显著的“领先——滞后”关系,具有很好的价值发现性。第四,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沪深300指数的权重集中度处于合理水平,行业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抗操纵性总体来说处于较好水平,无论是个股还是行业板块,目前都不具备对指数构成决定性影响的能力,而且随着国企H股逐步回归A股市场,沪深300指数的抗操纵性还会进一步增强。
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诸多影响。并且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的实践经验探讨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对策。
因此,中国政府不应为推出股指期货的具体时间点所束缚,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应随即推出股指期货,早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从而促进资源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