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与感觉一直有着特殊的“亲缘性”,虽然就“何谓感觉”人们历来争论不休,意见纷呈。回顾思想史,为人们一致默认,甚至说深信不疑的是,“主一客”式的“二元”思考框架足以使感觉被充分揭示出来——这一“二元”范式从根本上支撑起或者说某种意义上奠定了历史上的种种“客观主义”感觉论和“主观主义”感觉论。在现当代哲学探索中,以上思考趋向却从起点上受到了质疑,存不存在一个不受“二元论”统辖和切割的源始场域呢?进一步艺术感觉呈现的“时间”“空间”“身体”“材料”等要素,能否在传统的种种“二元”思维框架之外,获得更为根本的说明呢?对此,詹姆斯、海德格尔、德勒兹等思想家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他们都认为,“前二元”场域才是艺术生命的诞生地,才是被传统思维框架曲解、遗忘的“感觉本身”开启和呈现之所。文章主要聚焦德勒兹的感觉论,在就相关问题展开探究时,偶尔涉及到对经验主义、现象学相关思考的引入和比较。德勒兹对感觉的研究,内含着对传统“二元”思维模式的超越。以此“超越”为基本理路,就相关问题,德勒兹展开了长期且多角度的剖析、论述。这些问题在德勒兹的思考中,以“经验”“材料”“他者”等为主要论题而展开。德勒兹一直宣称自己是“经验主义者”,对“经验”的研讨和理解,或隐或显地贯穿在其对哲学、艺术关键问题的思考中,其对感觉的探索,同样未离其“经验主义”哲学路向。他明确,“感觉”世界指向一种“内在性”经验的生成、流动,这一“内在性”所昭示的“经验”,超越了传统“超验/先验—经验”的“二元”思维框定,是—种不受“主—客”二元思维扰乱的自主之域。而这一“经验”/“感觉”中的“身体”,同样出离了“主—客”思维的框定,在“经验”中不断受到异质的“力”的建构、解构和重构。德勒兹感觉论中的另一重要主题围绕“材料”展开。他认为,感觉由艺术“材料”组建和呈现,感觉是“材料”本身的语言。在其看来,同样,传统的“形式—质料”“能指—所指”“再现—表现”等“二元”范畴也已不再适用于感觉“材料”的揭示。只有在“材料本身”的组4中,感觉才内在地具有了自足的“感性品质”,同时,与经验建立起切“身”的联系。在中后期的论著中,德勒兹感觉论的另一重要主题则围绕其对“他者”的思考而展开。在他看来,经验的运作、更新,离不开“他者(结构)”的触发和推动,艺术感觉的发生,是这一“他者结构”在经验中开启、实现的方式之一。德勒兹的他者观,明显不同于在法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梅洛·庞蒂的“相对他者”观和列维纳斯的“绝对他者”观,后二者“他者”论的“我—他”二元思维框架在德勒兹这里不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