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硅系席夫碱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纤维素膜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l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纺织原材料,集透气性、舒适性、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特性为一体,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但是由于其极限氧指数较低,极易引发火灾,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亟需开发高效阻燃纤维素纺织品,以满足市场应用需求。
  共混法是指将阻燃剂添加到纺丝原液中,通过干法或湿法纺丝制备阻燃纤维素纤维的方法。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纤维手感、力学性能、耐洗涤性能优异,是目前制备阻燃纤维素纤维最常用的方法。然而该方法对阻燃剂的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外针对新型阻燃剂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纤维素纤维的高效、持久阻燃。
  席夫碱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官能基团(R1-R2C=N-R3)的一类化合物。近年来,突破传统席夫碱作为中间配体应用于催化、半导体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局势,利用芳香族席夫碱高温下自交联的特性,燃烧过程中能形成稳定的交联炭层,将其单独作为阻燃剂共混到材料中成为研究的焦点。另一方面,以席夫碱为原料,通过pudvoik反应制备出磷氮、磷氮硅协同阻燃剂,因其环境友好,能在气相和凝固相阻燃中发挥膨胀效应,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亦被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类阻燃剂。
  论文主要针对这两种阻燃剂的发展趋势,合成出两种不同类型的阻燃剂——新型氮硅系席夫碱(N-Si-SB)及磷氮硅协同阻燃剂(SB-DOPO)。并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红外(FT-IR)、热失重分析(TGA)对其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解棉纤维,分别与两种阻燃剂共混制得阻燃纤维素膜——氮硅系席夫碱阻燃纤维素膜及磷氮硅阻燃纤维素膜。并且利用FT-IR、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TGA、差式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仪(LOI)、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型量热仪(MCC)、裂解气相质谱(Py-GC-MS)等对两种阻燃纤维素膜的结构、阻燃性能、热裂解产物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阻燃机理。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MS、1H NMR、FT-IR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已成功合成两种阻燃剂,且高温下 N-Si-SB 能够形成自交联的网状结构,SB-DOPO则形成多孔蓬松状的物质,700℃下的残炭率分别为64%和42%。2. 在XRD曲线中,两种阻燃纤维素膜的2θ都分别位于12、20、22左右,表明其均属于典型的纤维素II晶型。对其分峰结果表明,两种阻燃纤维素膜都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结晶度降低。
  3. LOI及MCC结果表明,当N-Si-SB含量达25%时,氮硅系席夫碱阻燃纤维素膜的LOI由19%提高至29%,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由180w/g降至120 w/g;当SB-DOPO含量达25%时,磷氮硅阻燃纤维素膜的LOI由19%提高至27%,PHRR由180w/g降至153w/g;这进一步说明,两种阻燃剂均有利于纤维素阻燃性能的提高,但 N-Si-SB对其阻燃性能的影响更为明显。
  4. FT-IR、SEM及Py-GC-MS结果表明,两种阻燃剂均在气相阻燃与凝固相阻燃中发挥作用,且均能抑制纤维素膜裂解过程中产生的左旋葡聚糖,进而减少可燃性裂解产物的数量。N-Si-SB高温下自交联的特性使得纤维素膜表面能形成结构致密的硅层,SB-DOPO 发挥膨胀效应,其含氮组分与磷元素协同,发生吹胀作用,同时与硅结合,在纤维素膜表面形成絮状的颗粒状碳层,从而有利于纤维素阻燃性能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生产生活中,涤纶织物以其高强度、弹性和保型性好、尺寸稳定好等良好的性能,在服装、产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涤纶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的合成纤维,对涤纶的功能改性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超疏水、超亲水改性,抗紫外、抗菌改性等等。其中,超疏水涤纶织物在防水、水分收集和耐酸碱腐蚀等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对涤纶的超疏水改性研究成为了当下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者们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发现,增加材料表
学位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REs)由于具有优良的比强度、比模量、耐化学腐蚀性和耐疲劳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轨道交通、汽车和风电等领域。但是由于在厚度方面没有碳纤维承受载荷,CFREs 在受到冲击载荷时容易分层开裂。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加入纳米填料改性是提高CFREs层间断裂韧性的一个新方法。此外,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高耐热环氧树脂具有迫切需求。本课题目标在于开发一种高耐热环氧树脂
随着对绿色材料的需求,当前许多农业技术科学家采用新的生物技术来培育各种低毒或无毒的大麻并在世界各地种植和生产。大麻纤维是一种可再生的纺织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良好的机械和抗菌性能,潜在的可持续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等,这使得大麻纤维与其他天然纤维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国内外企业普遍采用化学试剂对大麻原麻进行脱胶,虽然脱胶效果明显,但是存在脱胶时间长,成本高,能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对纤维
学位
纯棉织物以其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穿着柔软舒适性、卫生性而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随着对服装性能要求的提高,发现棉织物在人体大量出汗时表现出的热湿舒适性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棉织物因良好的保水性和较弱的导湿性致使汗液难以排出,易产生闷热感,且湿的织物与皮肤发生粘连而产生不适感;息汗时又因缓慢的散湿速度而挤走空气进而降低棉织物的保温性,产生阴冷感。因此,加快棉织物导湿速干成为解决热
学位
丝织物和涤纶仿丝织物均具有手感柔软和穿着舒适的服用特点,但是在服用过程中易发生纰裂现象,尤其是接缝处纰裂现象。较小的织物纰裂影响服装的美观,较严重的织物纰裂则会直接导致服装的废弃。  本文主要研究丝织物和涤纶仿丝织物的接缝纰裂性能,特别是研究了纬向弹力对丝织物和涤纶仿丝织物的接缝纰裂性能的影响。从市场上采集了常用的丝织物21种和涤纶仿丝织物32种,测定其基本规格参数。依据国家标准《纺织品 织物拉伸
学位
高温作业人员通常会遭遇多种热灾害威胁,主要包括火焰、热辐射、高温液体、接触热和高温蒸汽等。当前热防护服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火焰和热辐射等方面,但不同热暴露条件下热量传递机制与烧伤机制存在差异,因此对接触热暴露条件下阻燃织物热防护性能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针对接触热伤害的研究中,人体与高温物体之间多存在物理受压的情形,这种压力的存在会从多个角度影响热量通过织物向人体的传递量和传递速度。同时,高温作业人员
学位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了日常消费的主流,也使电子商务迎来了繁荣时代,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过载”、“信息爆炸”的境况。在这一现状中,消费者获得有效信息、购买心仪产品的时间成本在增加,这促使了他们对商家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商品推荐是目前在电子商务中最为常见的用户服务,这一技术也曾被认为是继信息检索技术之后解决“信息过载”问题最有价值的工具之一。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