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延边黄牛及其与利木赞的杂交后代——利延杂交牛分别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通过染色体核型和显带分析,为研究延边黄牛的起源进化、品种形成和基因定位提供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基础数据;利用血液蛋白多态性分析延边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延边黄牛内的遗传变异程度以及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遗传关系。同时,为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和血液蛋白多态性方面的客观依据和背景资料。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延边黄牛(10♀,10♂)和利延杂交牛(14♀,15♂)两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60,公牛核型为2n=60,XY,母牛为2n=60,XX,其中29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较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较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 采用AutoCAD计算机设计软件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常染色体变化范围分别是1.545%~4.921%和1.637%~5.855%。X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别是5.001%和5.640%,Y染色体分别是1.928%和2.045%。经t检验,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常染色体相对长度,性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和臂比的差异显著(p<0.05)。 C-带分析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带型基本相似。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所有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为深染,臂为浅染;X染色体不出现C带阳性区,整个被浅染;Y染色体为半深染,着色程度介于常染色体着丝粒部位深染区与长臂及X染色体浅染区之间。C-带分布的部位虽然相似,但其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态性。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别对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三个蛋白位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和利延杂交牛的Hb、Alb和Tf三个蛋白位点均存在多态性。Hb是由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A和B控制,其基因型分别为AA和AB;Alb是由常染色体同一个基因座位上的两个共显性等位基因A和B控制,有AA、AB和BB三种基因型;控制Tf的基因有A、D和E,其基因型为AA、AD、AE、DE和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