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土洋”的旅程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乾是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秋他受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任教邀请,并在香港《大公报》的资助之下,踏上了前往英国的旅程。旅英期间,学者、学生、作者、记者等几重身份在他身上交织着。自1939年至1946年的七年间,萧乾通过《大公报》向中国读者发回旅英通讯,让中国读者看到了在二战这一特殊时期英国国内的思想、文化、社会民生情况;与此同时,萧乾亦以演讲、广播、著书以及在报刊上撰文等方式向英国人呈现现代中国的崭新面貌,内容囊括科学技术、文学文化、战时状态等方面。由此,本文把萧乾的英伦之旅看作“沟通土洋”的旅程,把萧乾及其相关作品视作中英文化双向交流的媒介,研究经此媒介传播的内容,以及媒介所处语境和媒介自身特点。论文第一章以萧乾的旅英通讯为研究对象。《大公报》爱国抗战的办报导向是萧乾向国内读者呈现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把自己的爱国情怀寄予其中的土壤。首先,萧乾把英国文化气氛浓郁、国民素质较高、社会井然有序的积极一面呈现给中国读者,其中透露出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第二,英国在萧乾的笔下又呈现为一个备受战争摧残、充满时代迷思的国度,英国人与中国人一样,遭受着法西斯的侵略。科技是否是战争的推手,宗教能否平息战争是英国人面对战争所进行的思考。萧乾在通讯中强调发展科技的积极意义,并指出宗教不能解决战争问题。第三,萧乾把英国人对中国抗战的看法以及英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传递给中国读者,告诉国人“国必自伐”的道理,并把英国人对中国“老古玩店”式的文化偏见呈现给中国读者。第二章以萧乾旅英期间创作的向英国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作品是对旅英通讯中所呈现的英国人对中国“老古玩店”式的文化偏见的回应,意在为“失语”的现代中国发声。萧乾首先向英国读者呈现了为了民族生存发展,苦心经营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国,指出了中国发展科技的必要性。第二,他把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介绍给英国读者,希望他们看到一个在文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国。第三,他把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传递给英国读者,并强调抗战使文人与大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第三章综合前两章的讨论,进一步从社会语境的宏观角度与媒介个体特点的微观角度对萧乾旅英期间的写作进行分析,指出萧乾作为“沟通土洋”的媒介,立足于现代、立足于大众、立足于民族的创作立场。面对西方人对中国的带有独断、刻意色彩的文化误读,作为一个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强烈的作家,萧乾一方面令中国同胞看到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致力于修正英国人对中国认识的偏差,力求使现代中国从英国人对中国古董式的固有印象中突围,构建崭新的民族形象,他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萧乾的立场在现代知识分子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了这一群体盼望国家现代化的共同期望。
其他文献
朗读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语文这门学科最为基础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十分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
为揭示不同因素对水力压裂促进煤层瓦斯抽采的影响,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包含损伤场、应力场和渗流场的煤层压裂和抽采统一数学模型,运用Comsol联合Ma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文学早期以客观理性的写作见长的女作家,是文学革命“最早的一个同志”,是中国现代教育史的第一个女教授。她的文学创作、历史写作、社会问题观察都展现出了
针对江苏油田盐城气站因天然气单井与外销计量误差较大问题,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查找并发现误差产生原因,经过分析并制订了改造方案,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计量装置,选择匹配计量
颅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和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均为少见的良性骨内病变,两者同时出现更是非常罕见。目前,国外仅有十几例报道,国内尚未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考虑自身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没有深入挖掘自身乡土特色,由此带来了乡村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以及乡村的乡村性减弱等问题。立足于
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编排,既可以使幼儿获得愉快的体验,还可以使幼儿在音乐活动创编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性和技能性,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幼儿园在对幼儿
晚清小说家吴趼人,享有“小说巨子”之称。近百年来关于其“谴责小说”的研究不胜枚举,而其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开创性的《新石头记》却是少人问津。这部小说在内容上既具有强烈的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一种适用语言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角度结合具体语篇,进行个案分析。通过对
概述了口腔环境昼夜变化及牙齿生理性变化的规律,分析了这些变化对牙齿健康的影响。对开发与设计具有早晚不同功能与疗效的牙膏,以帮助牙齿应对昼夜环境的变化,降低龋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