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别观察电针与艾灸治疗后,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大鼠结肠SCF蛋白及血清SP表达含量的影响程度,探讨电针和艾灸哪种干预手段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疗效显著,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将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双侧曲池+双侧上巨虚),电针组(双侧曲池+双侧上巨虚),每组10只,单只单笼喂养,笼底垫有滤纸。空白组采用常温生理盐水予以3ml/只大鼠进行灌胃,其余3组均采用0-4℃生理盐水给予3ml/只进行灌胃,1天1次,连续灌胃14天,灌胃停止后,继续饲养14天,共造模28天。然后进行电针及艾灸干预,艾灸组取双侧穴位,采用温和灸,1天1次,每次灸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电针组亦取双侧穴位,设置波形为疏密波,选用1.5mA电流量进行电针干预,1天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空白组及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将其每天同一时间抓取、固定。一个疗程结束后,对各组大鼠模型24小时的粪便粒数、质量、含水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中血清SP的表达量;以此来评定电针及艾灸对功能性便秘的较佳选择,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引导临床治疗。
结果:对各组大鼠模型24小时的粪便粒数、质量、含水量均进行统计学分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及粪便质量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及粪便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优于艾灸组(P<0.05)。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SCF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SCF表达均升高(均P<0.05);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结肠组织SCF蛋白含量升高优于艾灸组(P<0.05)。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中血清SP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P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及艾灸组含量均升高(均P<0.05);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清SP的含量升高优于艾灸组(P<0.05)。
结论:
⑴电针与艾灸组对FC大鼠粪便性状都有改善,以电针组较为显著。
⑵电针及艾灸干预治疗后,均对大鼠功能性便秘具有不同程度的良性调节作用,以电针作用较佳,艾灸疗法次之。
⑶大鼠结肠SCF蛋白及血清S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SP含量、结肠组织SCF蛋白表达含量的机制有关。
方法:将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双侧曲池+双侧上巨虚),电针组(双侧曲池+双侧上巨虚),每组10只,单只单笼喂养,笼底垫有滤纸。空白组采用常温生理盐水予以3ml/只大鼠进行灌胃,其余3组均采用0-4℃生理盐水给予3ml/只进行灌胃,1天1次,连续灌胃14天,灌胃停止后,继续饲养14天,共造模28天。然后进行电针及艾灸干预,艾灸组取双侧穴位,采用温和灸,1天1次,每次灸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电针组亦取双侧穴位,设置波形为疏密波,选用1.5mA电流量进行电针干预,1天1次,每次留针2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空白组及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将其每天同一时间抓取、固定。一个疗程结束后,对各组大鼠模型24小时的粪便粒数、质量、含水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含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中血清SP的表达量;以此来评定电针及艾灸对功能性便秘的较佳选择,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思路,引导临床治疗。
结果:对各组大鼠模型24小时的粪便粒数、质量、含水量均进行统计学分析,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质量及粪便含水量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及粪便质量均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24小时粪便粒数、粪便含水量及粪便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优于艾灸组(P<0.05)。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SCF蛋白表达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SCF蛋白含量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艾灸组SCF表达均升高(均P<0.05);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结肠组织SCF蛋白含量升高优于艾灸组(P<0.05)。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中血清SP的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SP含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及艾灸组含量均升高(均P<0.05);电针与艾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清SP的含量升高优于艾灸组(P<0.05)。
结论:
⑴电针与艾灸组对FC大鼠粪便性状都有改善,以电针组较为显著。
⑵电针及艾灸干预治疗后,均对大鼠功能性便秘具有不同程度的良性调节作用,以电针作用较佳,艾灸疗法次之。
⑶大鼠结肠SCF蛋白及血清SP含量显著增加,提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可能与调节血清SP含量、结肠组织SCF蛋白表达含量的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