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例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基本信息与中医证型,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中医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年龄、性别、季节、胃镜分级等各因素之间的分布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客观的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与病例回顾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述部分主要论述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诊断和治疗上的最新进展。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主要对符合条件的162例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节令)、临床症状、中医证型、胃镜分级、合并病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采用SPSS20.0软件,通过分析构成比,均数,标准差等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得出结果。结果:年龄分布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中老年人发病比率较高,其中,中年组所占比例最高,占48.2%;男女比例约为1.57:1;在季节分布上,以夏季发病率较高;中医证型分布上以肝胃不和证最多为见,共计57例,占35.2%;其次为肝胃郁热证49例(30.2%)、脾胃虚寒15例(9.3%)、痰气交阻15例(9.3%)、脾胃湿热14例(8.6%)、胃热炽盛9例(5.6%)、胃热阴虚3例(1.8%);症状分布中主要以典型的反流症状为主,其次为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与咽喉部及呼吸系统有关的食管外症状。胃镜分级中,A、B级患者较多,C、D级患者较少;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中医各证型与胃镜分级、季节分布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RE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证型分布提示该病与肝、脾胃关系密切。2.不同中医证型的胃镜分级规律揭示了本病的发展规律,初期以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气交阻等实证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期、后期以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热阴虚等虚证为主。3.不同中医证型的季节分布不同,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证四季皆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春季,胃热炽盛、脾胃虚寒,痰气交阻、脾胃湿热证以夏季常见,胃热阴虚证以秋季多见。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课堂"生成"。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谈了三点认识:智慧把握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巧妙应对课堂的意外生成;努力诱
概述了1998-2007年我国关于数字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个性化服务、数字参考服务、门户网站及图书馆2.0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参考文献41。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对医院的需求,寻求更人性化服务的方式。方法对255例住院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医院设施和管理、对疾病相关内容的了解、对医生护
当代社会审美与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内外许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为审美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论文讨论《元典章》版本流传以及整理和研究等问题。全文概述《元典章》性质、编纂及其版本情况,考察学术界对《元典章》体例、文体、语言结构及其价值的研究,并对《元典章》
在宋代的经学领域,疑经变古思潮渐趋兴盛,促使易学考辨多维度、全方面展开。北宋欧阳修首先向孔子作《易传》(《十翼》)的传统观点发难,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也由此成为易学
马克思视野中的社会过程理论及其对东方社会的方法论意义江丹林唯物史观社会过程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旨在通过对社会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矛盾运动的
简要介绍了开放存取期刊的产生背景、实现模式和特点,着重分析了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影响,总结了开放存取期刊的分布及获取途径,并提出了开放存取环境下图书馆利用开放存
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持反对立场学者的立论依据是对数罪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判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持类似立场。刑法解释应当贯彻形式解释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