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纳米材料掺杂效应和化学修饰的第一原理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原理电子结构的量子计算模拟,本文研究了几种sp2杂化碳基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首先,本文研究了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B/N对掺杂效应。研究发现,对于扶手椅型SWCNT两个不同的掺杂位点,B/N对更容易发生在与管轴线成30°角的位点上。B/N对的掺杂使得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能隙打开,且能隙随着B/N对轴向掺杂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同时,还发现两B/N对掺杂后的SWCNT的电子结构敏感地依赖于B/N对在圆周上的相对位置,能隙随着B/N对相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接着,本文研究了B/N对在石墨烯纳米带(GNRs)中的掺杂。研究发现,B/N对的掺杂趋向于发生在GNRs的边缘,且比单独的B掺杂和B,N不成键的共掺杂在理论上要更容易实现。B/N对掺杂能够选择性调节扶手椅型的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大小,同时使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费米能附近简并的能级退简并。最后,研究了量子反点石墨烯(GALs)的电子结构和化学修饰。研究发现,GALs的电子结构敏感地依赖于量子反点的形状、尺寸和羟基吸附。六方形的GALs表现为典型半导体,而三角形的GALs在费米能附近出现了局域能级,局域能级的条数为|nα-nβ|条(nα,β为一个超原胞里α,β格点数目)。同时,GALs的能隙随着量子反点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局域能级展宽随量子反点尺寸的增大而减小。相对于完整石墨烯,GALs边缘碳原子的化学活性得以增强。羟基吸附使吸附位点的碳原子由sp2杂化转变为sp3杂化,并能够对GALs的电子结构进行调节。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人们致力于解决能源和环境等领域日益突出的问题的同时,对移动电子设备的能源要求也越来越高。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材料,以其容量高、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未来替代碳材料最有前景的电极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自身的形貌和结构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具有统一形貌和稳定结构的纳米材料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其性能并拓展其在多方面的应用。本论文通过简单的水热和电沉积法,采用形貌结构
【摘 要】该设计主要基于智能控制、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的结合。本系统采用一个步进电动机控制U型导轨上下运动,使小球在导轨上按要求灵活滚动或定位。转轴通过一个角度传感器检测导轨升降的角度,并确定水平位置。U型导轨底部有五个接近开关,当小球运行至接近开关时有明显的声光指示。采用C8051F040作为系统控制核心,该控制器能自动获取小球的位置信息,根据设计好的运动控制算法改变导轨的倾角,并通过角度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