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导师王金权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其证型主要以“脾虚寒湿”之证为主,提出健脾利湿,温经止痛的治疗大法。本课题依据这一理论,观察王氏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脾虚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2)治疗组给予王氏痛经方,150ml/次,2次/日;对照组给予辽宁中医药大学陈莹教授的经痛汤,150ml/次,2次/日。两组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服药时间从经前10天开始,连服10天,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一个疗程;(3)将患者痛经时间、痛经程度、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血流变、血清PGF2α及血清PGE2作为观察指标;(4)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痛经时间、腹痛程度、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改善,结合血流变和血清PGF2α、血清PGE2变化,综合评定本方治疗脾虚寒湿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用药前的腹痛程度、腹痛时间、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用药后痛经时间、腹痛程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药物均能缓解痛经症状。两组患者用药后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在中医证侯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远期疗效停药3个月经周期进行随访调查,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0%,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7.血流变两组治疗后血流变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8.血清PGF2α两组治疗后血清PGF2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9.血清PGE2两组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10.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王氏痛经方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脾虚寒湿型)的有效中药制剂,可治愈或减轻患者的痛经时间及腹痛程度,改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达到治愈目的。2.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王氏痛经方改善患者体内微循环障碍,达到治疗目的。3.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王氏痛经方之所以能够治疗原发性痛经,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调节体内前列腺素异常分泌有关,通过降低血清PGF2α水平、升高血清PGE2水平的作用,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痉挛,从而减少痛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