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核心”不是对学生单纯知识技能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来解决现实课题时所需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力。本文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核心素养为理论基点来对当代音乐鉴赏教材中本土音乐的内容和教学进行分析,笔者将通过四个章节来对此问题进行具体的论述。第一章节为绪论。主要论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此问题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点,主要围绕中国本土音乐的知识观重构来进行论述。在此章节中,笔者首先提出中国本土音乐教学发展的前提就是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更新教学观,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反思:即观念的规约、话语的规约和课程的规约。其次指出我国本土音乐的音感训练应以中国本民族的音乐为基础,培养学生互文性的多声音感训练。最后阐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观应以文化性、语境性以及价值性为基础,来进行建构。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本土音乐教学观的建构的相关内容,通过话语认知、地域风格以及模唱实践这三点来对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器乐和戏曲来进行梳理,并且通过《普通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案例,来支撑笔者的观点。第四章是对中国本土音乐文化课程实践的论述,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互联网+这三点来对课程实践进行策略性的研究。笔者首先论述了是情境教学中民族节庆、民族生活和民俗文化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关联。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指出音乐课堂主导者应由教师转向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音乐课堂。最后,笔者紧随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教育来阐述现代教育的新型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无疑是对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在两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从而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更好的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总之,核心素养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这一框架下,进行中国本土音乐教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重新认识本土音乐的价值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