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脑梗死的影像学分布特点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由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梗死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像学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不同狭窄程度时不同的发病机制,从而指导个体化的治疗。   方法   对89例经MRA确诊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急性脑梗死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上梗死灶的分布特点。   结果   1、89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显示梗死灶的分布如下:分水岭梗死28例(占31.5%),皮层梗死39例(占43.8%),深穿支动脉梗死31例(占34.8%),大面积梗死(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面积1/3以上的梗塞灶)16例(占18.0%)。   2、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组深穿支动脉梗死发生率高于MCA重度狭窄/闭塞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组皮层梗死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类型,其发病机制有异。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uto-CPAP治疗OSAHS的依从性相关因素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及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