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众道德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ww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状态,社会公众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都会感受到这一情绪的困扰。道德焦虑是这种情绪在道德领域的渗透,人们在道德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会感受到这一情绪的困扰。所谓道德焦虑是当个体因为外部道德环境的变化和自身一些不道德行为的存在,与内心的道德标准相冲突,产生的担忧、不安、畏惧等情绪。道德焦虑的产生既取决于个人内部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也受到外部道德环境的影响。尽管有的学者认为道德焦虑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处于焦虑中的人会体验到担忧、不安、紧张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困扰,持续发展则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的进步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着力研究缓解道德焦虑的策略,以减少其对社会、公众的危害。   第一章对焦虑、道德焦虑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进一步明确焦虑和道德焦虑的定义,以及作为道德焦虑创始人的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这都为我们深化理解道德焦虑,进行下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着重对道德焦虑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道德焦虑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入手,继而分析道德焦虑的内在表现。从道德焦虑产生的主体以及道德存在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传统文化中道德崇高化等方面论述了道德焦虑的产生原因。   第三章客观分析公众道德焦虑的影响,道德焦虑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价值,重点论述了其破坏性影响。然后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这两方面的等阐述了提出缓解策略的必要性。   第四章结合对道德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应提出了缓解道德焦虑的策略,缓解道德焦虑是从个体道德自律能力与涵养、社会环境的净化和社会风气的改善、道德教育的创新、辩证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等方面来实施。
其他文献
中国退休法律制度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来对劳动者的退休加以规范。鉴于对退休制度的界定极为模糊,致使退休制度发展至今,在社会上引起了诸多法律问题。如形式
农村建房致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在实务中大量存在,其中受雇佣人在参与房屋建造过程中遭受人身损害的情形最为普遍。损害的发生不仅给受雇佣人带来巨大的身体伤害,也给农村家庭带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实践考察,全国法院自2010年10月1日起,开始全面推行量刑规范化改革,试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及《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两个文件。但不论是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两百多年前形成的一项民事制度,现如今也被部分大陆法系国家逐步接受适用。1993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首次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但是,由于对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