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cstscst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外衍生品市场,因为其合约的个性化与交易的便利性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耀眼、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球场外衍生品未平仓合约总量691万亿美元,约为同期场内市场的9倍。场外衍生品市场不仅规模巨大,而且金融创新非常活跃,各类结构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结构复杂又缺少合理的定价机制,在监管缺失的前提下,被投机者滥用,成为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危机之后,从政界到公众,各国对场外衍生品(特别是信用衍生品)充满了负面情绪,很多人怀疑它们的功能与作用,认为这些衍生工具十分危险,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所以,中肯地分析场外衍生品的功能与作用,客观评价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很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实际上,只要合理使用,场外衍生品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本文从企业价值和银行贷款的视角,论证了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在日常经营中,现金流会因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等方面的波动而受到破坏,因此利用场外衍生品对冲这些风险能稳定现金流,使其增加成长机会,避免投资不足;同时减少税收支出,降低企业财务困境成本和风险;衍生品交易还可以降低与管理激励相联系的主要代理冲突,这些都有益于提升公司价值。而企业价值提升,则会通过增加投资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些都可以在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和托宾的Q理论中找到依据。对于银行来说,应用场外衍生工具可以管理各种风险,从而改善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最小化代理成本,有效提升金融中介功能;同时,·应用衍生工具管理风险,可以弱化资金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制约,因为使用衍生品的银行会比没有使用衍生品的银行更容易筹集资金;有了这些额外的资金来源,银行就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贷款。而银行贷款增加则会扩大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也很容易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找到依据。本文的实证研究估计了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首先,作者使用倾向得分法,对于我国非金融企业使用场外衍生品的平均处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场外衍生品的使用,平均使得企业价值(托宾Q值)提升0.1246,企业利用场外衍生品套期保值的效果是显著的。其次,作者借助Heckman两阶段选择偏差模型,利用我国236家银行为样本,分析了场外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对银行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从事场外衍生品的规模每增长一个单位,平均会促使银行信贷扩张2.39%,而且是非常显著的。最后,作者利用VEC模型,估计了企业价值、银行贷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企业价值每增加一个单位,促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02%;银行贷款每增加一个单位,促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80.98%。也就是说,场外衍生品通过扩大银行贷款、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是存在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提供了依据。中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外市场的过度创新相比,我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足。作者从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和企业三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目的是让场外衍生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本文重点研究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等,统领全文;第二章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为整个研究做好理论准备。第三章是场外衍生品的特点与发展动态,包括国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市场体系、危机后的发展趋势;还介绍了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外市场的对比,这一章是全文的现实基础。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的核心的部分,第四章是理论分析,第五章是实证分析,第六章是结论与对策研究。具体地说,第四章分析了场外衍生品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包括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本文重点分析微观视角。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使用场外衍生品套期保值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对于金融企业(银行)来说,使用场外衍生品管理风险可以增加贷款;而且,企业价值、银行贷款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除此之外,其他市场交易者,如农户,通过场外农产品衍生品交易进行保值增值,可以锁定远期收益;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通过衍生品交易管理风险,优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并提高投资收益,这些效果最终都会反映在社会总支出水平的提高上,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第五章是实证分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估计非金融公司使用场外衍生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银行使用场外衍生品对信贷规模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建立公司价值、银行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从而评价银行贷款和公司价值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场外衍生品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来影响经济,但是本文的实证过程只关注它们对信用规模扩大和公司价值的影响。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金融危机前,大部分的学者在研究衍生品的时候,并不重视区分“场内”和“场外”,针对“场外衍生品”的成果并不多。危机之后,关于场外衍生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监管和风险控制方面,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未引起学者的重视。实际上,场外衍生品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市场,其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的场外衍生品市场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发展很快。明确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微观主体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场外衍生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本文的主旨是论证场外衍生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宏观的问题,作者研究的思路是从微观视角入手,从不同交易主体使用场外衍生品的实际效果出发,进一步扩展到宏观经济增长的变化,采用了间接途径,是在以往学者微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从微观到宏观的扩展,同时,将这一过程量化。作者将实证分析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估计非金融公司使用场外衍生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银行使用场外衍生品对信贷规模的影响。第二步,评估公司价值、银行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整理,类似的研究很少有人做过。在做实证的过程中,作者使用PSM模型、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VEC模型。这些方法虽然不是作者创新,但是应用在这一问题上之前也并不多见。由于场外衍生品市场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加上作者能力有限,所以本文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作者致力于一个宏观的视角,将场外衍生品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较少关注不同产品间的差别;其次,由于数据的限制,在做场外衍生品对企业价值和银行贷款的影响时,无法获得季度数据,只能使用年度数据;而且,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农户使用场外衍生品的效果,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而无法进行实证分析。这些都是作者今后继续研究该领域需要努力的地方。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造成意识形态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外有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体系的冲击,内有意识形态自身的滞后性,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在所难免。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
小麦(Triticurn aestivum L)是湖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和优化种植结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湖北省小麦生产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产后访视中的作用。[方法]对2007年10月—2009年2月在接受我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产后访视的326例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下的产后访视,比较干预前后产妇相
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贵州省2003-2012年统计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比率与GIS空间分析法,对贵州省10年间农民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法]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24例感染性休克病人积极治疗,同时加强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
以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切花为试验材料,用氯化钙(Ca Cl2)、白砂糖、白醋、叶酸和硝酸银(Ag NO3)按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设计配制保鲜剂,测定贴梗海棠切
教材,一直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误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甚至就是课程本身。其实,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
京津冀大城市化区域的协同性发展,目前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河北省来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如何形成全省不同层次的中心与外围紧密联系的高效率梯度和
制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制药专业的教育创新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举措,也为加强学生的实际技能提供了较为真实的训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