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癌中最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很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NSCLC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是最为常用的一线化疗治疗方案。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通过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以及诱导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是抗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顺铂(cisplatin,DDP)靶点为DNA,作用于DNA链间及链内交联形成DDP-DNA复合物,干扰DNA复制,或与核蛋白及胞浆蛋白结合,是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肿瘤的治疗效果与癌症的个体化特性有关。不同患癌个体对同种药物的治疗有着不同的反应,即使临床诊断、分期、一般状况相同,使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可以呈现不同的疗效或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个体之间对DNA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有很大差异。XRCC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基因即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是DNA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系统中的重要成分,XRCC1通过与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DNA连接酶Ⅲ及DNA多聚酶β作用修复包括DDP在内的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DNA损伤,对维持基因组的稳定十分重要。研究发现XRCC1基因在密码子(codon)194和399位点存在着多态性,有研究报道其与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有关,但大多数研究并未考虑患者选择化疗方案的不同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若严格将化疗方案加以限定,同时排除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等因素等对化疗敏感性的干扰,可以更真实的反映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避免化疗方案的不同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在控制患者入组条件相对均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经同一方案(NP方案)化疗后不同疗效NSCLC患者的XRCC1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codon194及39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长春瑞滨加顺铂(vinorelbine and cisplatin,NVB and DDP,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DNA XRCC1 194和399位点的多态性;选择NP方案化疗,化疗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化疗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1.携带XRCC1基因Codon194C/T+T/T基因型者化疗有效率(41.8%)是C/C基因型者(26.0%)的2.038倍(P=0.036,95%CI=1.044-3.976)。2.携带XRCC1基因Codon399 G/G、A/G、A/A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37.1%,34.6%,14.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分析软件SHEsis发现以其它单体型组为参照,T-A单体型化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31),而C-A单体型化疗有效率下降(P=0.035)。结论1.XRCC1codon194 CT+TT基因型携带者应用NP方案的化疗敏感性较CC基因型携带者提高。2.XRCC1基因codon194和codon399位点多态性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敏感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