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立足于经济危机,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在这次全球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浪潮中抓住机遇,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军民融合视角出发,利用产业经济学分析工具,总结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战略性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历史经验,探索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模式与对策。二战以来,“两弹一星”工程、“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都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成功发展战略性产业的典型事例,三者采取的均是军民结合的发展模式,只是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之下,所采用的具体应对措施不同。通过军民融合式发展,特别是将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能够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基础能力、技术实力以及经济实力,使得国防科技工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根据资产专用性程度和对国防科技工业依赖性的高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模式可分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种。“依托型”适用于核电这种自身资产专用程度较高,对国防科技工业具有较强依赖性,离开国防科技工业就不能较好发展的产业。“互动型”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低资产专用性和对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高依赖性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型”适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以及除核能之外的其他新能源等具有低资产专用性和对国防科技工业低依赖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型”产业自身资产专用性高,其发展需要依靠国防科技工业的带动,广泛结合民营企业。“互动型”产业具有很强的军民技术两用性,可以将技术融合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防工业基础。“嵌入型”产业自身资产专用性低,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也相对较低,其发展形式可以更灵活,仅仅将国防科技工业作为边缘融合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