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木质素类模型物—紫丁香醇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纸废水尤其是造纸黑液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木素具有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和较低水的透明度两大特点,使造纸废水难于处理。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彻底、选择性小等特点,在光催化过程中有机污染物会被氧化分解生成CO2、H2O、无机盐等而矿化。本论文采用圆柱型光催化反应器,以紫外灯作光源,二氧化钛作光催化剂,采用外循环冷却的悬浮态多相光催化反应体系,对含有木素类模型物-紫丁香醇的有机废水进行催化降解实验研究。在实验室内采用溶胶-凝胶法自制了超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制备过程中的多个因素对二氧化钛催化活性的影响,运用SEM、XRD、热重分析等一些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实验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试剂均为分析醇),反应室温25℃左右,盐酸调节pH为2-3,V(钛酸丁酯)∶V(无水乙醇)∶V(冰醋酸)∶V(蒸馏水)=10mL∶60mL∶4mL∶8mL。本论文主要选择造纸废水中木素类模型物—单一的化合物-紫丁香醇(SL)作为目标降解物质,讨论光源、酸碱度、反应溶液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曝气量等因素对紫丁香醇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对紫丁香醇在催化剂TiO2表面上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在吸附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紫丁香醇的光降解反应动力学特性。实验表明,溶液中紫丁香醇在TiO2上的吸附60min内可以达到平衡,通过Langmuir吸附定律可得紫丁香醇在TiO2表面上的吸附常数和最大吸附量,引入Langmuir-Hinshlwood反应动力学模型建立紫丁香醇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在一定降解条件下,对紫丁香醇木质素(SL)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L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包括吸附和降解两个过程,SL在TiO2光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常数Ka=2.754×10-2,最大吸附量Qmax=11.468 mg.g-1,运用L-H方程讨论了SL的降解动力学,并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1/r=3.675/C+0.1012。对紫丁香醇单因素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暗反应60 min后,溶液中紫丁香醇在TiO2催化剂表面可以达到吸附解吸平衡,TiO2表面饱和吸附量为起始浓度的16.3%;根据降解吸光度曲线,当TiO2用量为0.4g.L-1、pH值为3、连续曝气和搅拌条件下,经一定光强紫外光照射12h,初始浓度为40.5 mg.L-1的溶液去除率达到52%,继续光照4h,最终可以完全矿化;根据ABS降解图谱和特征功能团显色实验,可以初步推断:紫丁香醇结构中部分双甲氧基在光照的条件下,与苯环发生了断裂,生成了具有单甲氧基结构的中间体-愈创木酚;通过联立公式定量分析降解过程中的紫丁香醇和愈创木酚的浓度。
其他文献
将青岛市禁止开发区域、生态评估重要区域和其他重要区域进行空间叠加处理,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再将其与各种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和已批准的重大项目区域等叠
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与许多相关学科进行"嫁接",在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衍生出新的理论和学科。当前,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推进乏力。笔者认为除了学科
研究了圆红冬孢酵母Y4发酵菊芋块茎,菊芋品种及其处理方法对发酵产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芋浸提汁、酸水解液或菊芋浆均可直接被圆红冬孢酵母Y4利用,发酵积累油脂,但白皮菊芋
以西安高校为例,对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大一新生做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发现考生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对考生自身对自主招生制度的认知和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两新"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加强"两新"组织党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含石油废水已经成为工业水污染源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含油废水具有毒性大、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对水体、土壤以及动植物
着眼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实践,通过对绍兴市各直属学校以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举措进行分析,从制订规划、聚焦课堂、结对同行等三个方面归纳了基于校本教
2016年3月,国家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启动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该工作主要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第一版)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为便于企业理解评价技术要求
高渗高血糖非酮性糖尿病昏迷(以下简称高渗性昏迷)是糖尿病急性合并症之一。虽然早在1886年Dreschfeld即已描述过非酮酸中毒性糖尿病昏迷,但直至1957年de Graeff等及Samerit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入园难、入园贵,幼儿教育小学化"等许多教育热点问题。为切实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