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是如今全球范畴的研究热门,部分气候的变化能够被树木物候期的变化情况直接客观地反映出来。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敏感、并且物候变化容易被监测和理解,可以作为气候改变对生态机制影响的感应器。基于《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1-11)里面记载的木本植物多年物候资料和从中国气象数据网下载的气象数据,本文首先选取了华北地区广布的三个物种以及北京单站点31个物种的四个物候期(展叶始期、开花始期、叶变色期和落叶始期)与对应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气候变化影响物候期变化的最佳期间长度,并对比分析一元回归与多元回归方程,采用最优拟合模型进一步分析气象因素对华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确定影响物候期早晚的关键气象因子。此外,分别根据树木形态和花期的早晚,将北京站点31个物种划分成乔木和灌木、早花期和晚花期,比较组间物候期和物候期变化的差异,明确一些生物特性对物候期差异及物候期变化产生的差异。为了突破传统监测手段耗时费力,且需要大量财力支持的缺点,本文试图利用已被广泛安装的监测相机时间连续性特点监测植物花期物候事件。结果表明:(1)1963-1988年间温度对物候变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降水量的影响次之,日照长度的影响几乎没有;随着物候发生前期温度的增加,春季物候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将会延迟,导致植物生长季长度延长;而降水量的增加则会致使大部分的物候期延迟。(2)不同类型的树木对于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机制;(3)监控相机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候监测手段,并利用多高斯曲线可较好地反映植被花期过程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