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其在亚临床感染中的免疫抑制作用和在急性感染中的高死亡率,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养禽业的一个重要疾病。VP3是IBDV的主要结构蛋白,具有群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也是IBDV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 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对从河北某鸡场分离的IBDV分离株的VP3基因进行了扩增,并将PCR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pMD18-TSimplevector,然后转化大肠杆菌。酶切和PCR鉴定的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断大小为850bp左右。 将VP3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VP3。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断大小为843bp。将VP3基因序列通过比对分析,与IBDV国际标准株Cu-1菌株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6%。 在IPTG的诱导下,将构建好的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GST-VP3的分子量约为58kD。经Western-Blot分析,融合蛋白与anti-GST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了该重组蛋白的表达。
其他文献
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可行性探究.我们在实践
由于经济条件以及教学资源建设问题的制约,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长久以来都偏于迟缓.面对这样的现实,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积极求变,基于自身的教学现状,逐渐摸索出了更加贴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使用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学习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及时有效地复习巩固.综合复习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头戏.为提升学生复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