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公书判清明集》又称《清明集》(以下统称《清明集》),是一部以诉讼判决词为主的南宋官方文书汇编。全书十四卷,分为官吏、赋役、文事、户婚、人伦、人品、惩恶七门,记录南宋民间纠纷和司法裁判的真实情况,是研究南宋历史特别是法制史的重要资料。本文在总结前人对《清明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讨该书编纂、版本、流传,考察其内容结构、判词特征及学术价值,并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论文正文分为上下两编,分为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两个部分组成。 上编主要讨论《清明集》的编纂、内容、作者及其文献价值。论文运用历史学和文献学基本方法,考察《清明集》版本和流传情况,分析其内容及其编纂宗旨,以及判词的结构、材料来源、语言风格和基本特点,比较《清明集》与唐代虚判的异同,同时进一步发掘《清明集》文献价值,客观评价《清明集》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法律文化的意义,为深入发掘这部珍贵的法律文献夯实基础。这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结合传世文献记载以及今存本中藏书印等线索对《清明集》的版本和流传情况进行考察。第二章,分析宋本和明本《清明集》的编撰过程和刊刻情况、全书结构的安排和基本内容以及作者群体,概括《清明集》的基本面貌。第三章,比较《清明集》与唐代和北宋虚判在材料来源、裁判理由以及语体风格上的异同,进一步揭示《清明集》判词的特征及其在古代法律文献中的历史地位。第四章,在概括《清明集》各门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清明集》在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和法制史方面的价值。 下编以《清明集》中的田宅交易判词为中心,选取田宅交易法这一比较突出又未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视角,结合《宋刑统》、《庆元条法事类》以及正史、典志、文集、笔记、方志、文书等基本文献,剖析宋代正行交易和违法交易的界限以及田宅交易纠纷的司法裁判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宋代田宅交易法的特点以及法律理想背后的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探讨宋代田宅交易的法定主体和类型,研究法律对“正行交易”的保护;第二部分,对《清明集》中的相关判词进行整理,考察宋代法律对田宅交易形式及交易过程的控制。第三部分剖析宋代常见“违法交易”、表现形式及其司法裁判,进而归纳交易习惯与法律运行在田宅交易问题上的互动与背离关系,及其对宋代田宅交易秩序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提炼出宋代法律文化,特别是民法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