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然而,在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由于在制度发展过程中对公平、正义理念缺乏应有的重视,使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趋于复杂化和紧张化,比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公正解决利益分化和失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实现利益均衡以体现制度正义是转型期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利益分化的制度根源是制度安排的不合理,而制度安排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制度正义的缺失。因此,在制度正义的视角下,建构利益均衡的整合机制是解决利益分化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首先概述了当前理论界关于利益均衡的一般理论,主要分析了利益均衡问题凸显的社会背景,阐述了这一问题研究的现状,从哲学的视域下说明了利益均衡问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从当前我国利益分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利益分化的现状、特点、制度原因及其影响;再次,对利益均衡问题的制度安排进行了哲学反思,探讨如何通过正义的制度安排来协调过度的利益分化,并重点提出了实现利益均衡的根本路径。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内化正义价值理念,外塑正义的社会制度,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通过利益整合达到利益均衡的良好局面。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实现利益均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