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企业由于融资风险控制不当而蒙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对社会和经济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例如2014年6月5日退市的长航油运,因涉嫌将实际上的融资租赁作为经营租赁计入表外,形成巨额的表外负债。大量的负债无法偿还,长航油运对融资风险的无力管控使得企业连年巨亏,最终造成退市的恶果。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经营租赁的确认与披露具有表外融资的特点,能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受到我国上市公司的亲睐。但正是由于其作为典型的表外融资项目,由此引发的融资风险具有更大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因此,对融资风险的管控和经营租赁的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大量上市公司滥用表外融资手段的实例说明研究如何规范经营租赁十分必要。经营租赁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事项之一,如何从企业内部对其进行规范必然涉及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研究。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及信息不对称性的情况下,管理层和股东,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内部控制也是有效缓解代理冲突的机制。内部控制有效的企业,具备良好的控制环境、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有恰当的权责分配、合理的考评机制、完善的监督等能够渗透到公司经营决策的各个方面,使得企业在面临经营租赁决策时规范化、程序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在租赁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从而对经营租赁产生一定的规范作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从融资风险视角出发,在搜集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经营租赁、融资风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阐述了企业经营租赁与融资风险的关系,并分析了内部控制对经营租赁行为的规范作用,从而达到控制融资风险的目的。在提出研究假设之后,本文选取2010—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在承租期内,存在经营租赁行为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在引入了内部控制变量后,融资风险显著下降,说明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内部激励机制,在企业的风险管控过程中确实存在积极作用,特别地,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经营租赁产生规范作用,从而降低融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