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脏手术是很强的应激反应过程,而体外循环(CPB)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SIR),本课题主要探讨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E、NE与TNF-α、IL-6的关系,提示CAs对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20例择期首次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ASA分级为Ⅱ~Ⅲ级,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射血分数EF≥40%,无系统性疾病。具有以下情况者不列入研究对象:有活动性感染、风湿活动及血液、内分泌、免疫系统病变;近1月内应用过非甾体类药物或服用类固醇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药物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复跳后使用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于麻醉诱导前(T0)、CPB前(T1)、CPB停机后1h(T2)、术后4h(T3)、24h小时(T4)5个时间点采集患者桡动脉血5ml,分离血清,置于离心管内,以3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置于低温冰箱-20℃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E、NE浓度,放免法测TNF-α、IL-6浓度。结果:CPB开始后,血清中E、NE和TNF-α、IL-6含量即开始升高,于停机后1h达到高峰,后逐渐回降,至术后24h已接近基础值。与T0比较,T2、T3两时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E和NE与炎性指标TNF-α、IL-6关系密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可导致较强而短暂的炎性反应,于CPB后1h达到高峰,而CAs与促炎因子的关系密切,两者呈正相关。提示CAs可能通过调节促炎因子的释放,调控炎症反应,同时这可能是SIR的启动和发展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