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近些年遇到较大的下行压力。之前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若干要素(如:能源、房地产、外贸出口等)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衰退,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同时,前期高速发展中结构失调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雾霾已经成为困扰北方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被列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由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和环境改善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该产业发展初期又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社会资本往往对该产业望而却步。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需要政府的有效扶持和引导。近些年来,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品层次较低、产品质量没有保障、骗补现象明显、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外地车企受歧视等,这些问题与我国在该行业的财政政策存在漏洞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政政策,指出我国在该产业财政政策中存在的不尽合理之处,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更好地发挥财政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以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