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现状,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江西省某三甲肿瘤医院腹外科、放疗科、内科及江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2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失志量表(D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状况总分为(32.80±14.25)分,其5个维度得分依次为无意义感维度(1.05±0.68)分、沮丧感维度(1.14±0.60)分、失败感维度(1.24±0.63)、无助感维度(1.56±0.67)、情绪不安感维度(1.87±0.88)分。2.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8.95±7.54)分,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为(2.07±0.78)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为(3.21±0.90)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为(3.73±1.06)分。应对方式总得分为(41.89±6.98)分,回避应对维度(2.06±0.54)分、面对应对维度(2.09±0.57)分、屈服应对维度(2.13±0.67)分。3.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有无造瘘口、有无并发症和疾病分期的失志状况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志状况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及回避应对呈负相关(P<0.05),与屈服应对呈正相关(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状况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总分(β=-0.328)、屈服(β=0.274)、治疗方式(β=0.186)、有无造瘘口(β=0.182)、术后时长(β=-0.166)、家庭人均月收入(β=-0.108)和疾病分期(β=0.105)七个变量。可预测58.3%的变异。结论:1.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状况问题较严峻,有52.3%患者存在高失志情况。2.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且与失志状况得分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低,患者失志状况越严重。3.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对方式主要以屈服应对为主,且其面对、回避应对得分与失志状况得分呈负相关,屈服应对得分与失志状况得分呈正相关。4.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失志状况受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疗方式、术后时长、有无造瘘口、疾病分期、社会支持及屈服应对的影响。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有造瘘口、术后时长短、治疗方式复杂、疾病分期严重的患者其失志状况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