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高中生的法制意识,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生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索高中生法制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历史课程对此作了积极回应,在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中大量的增加了法制内容,使其成为高中生法制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为此,本文着力探究了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制内容,并就历史课程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法制意识进行了探索。本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法制和法制意识等核心概念作了探讨与界定,认为法制意识应该包括权威意识、民主和平等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以及程序意识。第二部分探讨高中生法制意识的特殊性。作者认为,高中生正处于法制意识的形成时期,法制意识逐渐由经验性向理论性过渡,具有发展性特征。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高中生的法制意识存在法律知识贫乏、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法律正义感不强和程序意识存在偏差等问题,法制意识水平总体偏低。因此,需要加强高中生的法制意识。第三部分梳理了历史课程标准、人民版必修1和人教版选修2中的法制内容。本文认为,历史课程标准的法制内容具有以宪法为主、偏重西方法、侧重近代法和以典型法律为主的特点。又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梳理出人民版必修1中较历史课程标准新增的法制内容,并认为这些新增内容对培养高中生的法制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将人教版选修2的法制内容分为法制思想和宪法制度两类,宪法制度正是法制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现行历史课程标准、人民版必修1和人教版选修2的法制内容进行了评价,并就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第四部分提出了在历史课程培养高中生法制意识的策略,主要有提高历史教师法学修养、科学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和创设课堂氛围。历史教师应增加法律书籍的阅读量,多听、多看、多想,提高案例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三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分别培养学生的法制权威意识、平等意识和程序意识;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学(如“苏格拉底之死”和“文化大革命”),加深他们对提升法制意识水平重要性的认识。课堂氛围的创设,主要围绕师生平等、课堂民主和理性课堂三个方面展开,通过课堂氛围的熏陶,能加深学生对法制民主、平等和理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