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透穴埋线法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 Leptin, LEP)及胰岛素(Insulin, INS)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将健康雄性 SD(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一组12只,喂以普通饲料;一组 48只,喂以高脂饲料。喂养 6周后,以造模组大鼠平均体重超过普食组大鼠平均体重的 20%为造模成功。然后,把造模成功的30 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针刺组、透穴埋线组(以下简称埋线组),每组 10只,加上普食组符合要求的 10 只大鼠,实验共分 4 组。实验期间,普食组和模型组大鼠不做任何治疗,只在每天早上放入大鼠固定器中 10分钟,前10天每天一次,后20天隔天一次。针刺组大鼠每天早上针刺“天枢”和“后三里”穴(均取双侧)10 分钟,前 10 天每天一次,后 20 天隔天一次。埋线组大鼠只在实验开始时在两侧“天枢”和“后三里”穴处进行透穴埋线。30 天后,判定疗效。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和实验结束后采用眼眶采血和摘眼球采血的方法进行采血,每只大鼠取血2~3ml,放入己准备好的0.1%肝素的抗凝管中,静置2~3小时,离心后留取血清,置-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分别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清 LEP和INS水平。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喂以普通饲料,定时记录实验大鼠的摄食量、饮水量、大小便,测量大鼠体重、体长,腹围,然后计算出 Lee’s指数。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造模6周后,高脂组大鼠的体重、体长、Lee’s指数、腹围及血清 LEP、INS 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食组(P<0.05);实验结束后,针刺组和埋线组大鼠的体重、Lee’s指数、腹围及血清 LEP、INS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针刺组大鼠的体重、体长、Lee’s指数、腹围及血清 LEP、INS水平,与埋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喂养高脂饲料的方法,可快速、有效的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成功率达62.5%。透穴埋线法和针刺法均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减肥效应,能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 LEP、INS水平及其他肥胖相关指标,促进脂肪代谢,提高 LEP受体、INS受体的敏感性和表达,有效调控肥胖大鼠的摄食行为和脂肪代谢,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