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溢撒现象及离子型纤维吸附的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体积微小,只含单一核酸(DNA/RNA),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处理带有病毒的感染性材料时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实验室获得性感染(LAIs)事件的发生。在处理感染性材料时,溢撒形成的液滴和气溶胶可能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消化道摄入而引发实验室感染。组织均质化是处理感染性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组织均质化过程中也极易产生溢撒现象,是实验室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感染性材料的组织均质化的实验活动过程存在极大的风险。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组织均质化过程中存在溢撒风险,但是在操作过程中由溢撒产生的污染范围还未有研究。为了进一步探究感染性材料在组织均质化中产生的污染范围,我们用表达GFP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V)和健康小鼠的肝脏组织模拟感染性材料,使用实验室常用的超声和匀浆方式来评价组织均质化的污染范围,实验结果显示溢撒半径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功率和样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线性相关(F=96.933,p=0.000);匀浆的溢撒半径也随着样本量和匀浆转速的增加随之增加(p<0.05),样本量和匀浆转速与溢撒半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F=30.67,p=0.000)。为定量判断感染性材料均质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均质化带来的污染风险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实验室防护装备可有效阻断由操作感染性材料时的溢撒等带来的污染,从而降低实验操作感染性材料带来的风险,避免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因此,实验防护是确保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实验防护隔离的有效性取决于病原微生物在防护装备上的生存能力和穿透性。如果能够阻止病原微生物穿透防护装备,而且降低病原微生物在防护装备上存活时间,势必降低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感染性材料带来的风险。因此,针对病原微生物表面所带电荷的特点,利用4种不同类型的离子型表面活性的聚丙烯纤维,分别与表达GFP的重组腺病毒(rADV)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发现离子型表面活性的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吸附病原体。具有金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的聚丙烯纤维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提示表面活性聚丙烯纤维可以成为实验室防护装置基础材料。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存在是需要目标的,我们只有确立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不会随意地轻视自己、放弃自己。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目标,来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1.认识自我    (1)我的优点:我性格外向,乐观、自信,喜欢看漫画书和动画片,适应能力强,善于和他人沟通交流;我做事比较果断且富有责任心,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并能用多种有效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j此外,我
目的:将斑点金免疫渗滤技术检测的快速性与金标银染技术对检测信号级联放大的敏感性相结合,建立金标银染免疫渗滤技术;并研制土拉弗朗西斯菌金标银染免疫渗滤诊断试剂盒,为检
目的:  研究不同极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对上皮性卵巢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双侧胫骨和腓骨骨髓,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培养基中
目的:比较银杏黄酮、蚯蚓纤溶酶及二者以不同浓度配比形成的配方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
自20世纪末网上银行业务诞生以来,我国网上银行用户的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上海这类金融发达城市,网银业务已经具有较高的普及率。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个人方面,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的比率已达20.9%;企业方面,网银用户所占比例为40.5%。  一方面,网银为人们的金融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的同时,一些新型漏洞也成了犯罪分子闻风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a ,C/EBPa)基因启动 子区CpG岛甲基化和突变的意义。   方法:(1)使用基质辅助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