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理念的指导下,本文以江苏代表特色的河蟹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种增氧方式的增氧效果及对池塘水质和底层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水草搭配对养殖水质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河蟹免疫活性的影响,构建了适合河蟹池塘“养殖-复氧-水生植物”修复模式。对增氧效果和水质影响的研究表明:与机械增氧比较,在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曝气增氧能有效降低水体表层、底层之间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曝气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养殖季节采用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其中7-9月份高温季节,微孔组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机械组和对照组(p<0.05),且相应指标微孔组<机械组<对照组,说明曝气复氧可以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在较低水平,显著改善池塘养殖水质,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增氧对池塘沉积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池塘沉积物中蛋白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随水温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其中蛋白酶活性与脲酶活性变化呈单峰状曲线,蔗糖酶各月份波动较大,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呈上升趋势。(2)池塘沉积物酶活性对不同增氧方式有明显的响应,两种增氧均可提高4种沉积物中酶活性,其中曝气增氧提高池塘沉积物酶活性的效果显著(p<0.05)。(3)所测得的沉积物养分因子与酶活性相关性不一,其中蛋白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脲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与全磷、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酶活性与所测养分无显著相关性。通过搭配不同品种水草,构建蟹草共生系统,研究其对蟹池水质的改善效果及对河蟹性腺、肌肉,肝脏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多品种沉水植物搭配(复合型水草)对蟹池水体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钾盐指数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种植单一品种沉水植物。3种水草模式下河蟹性腺、肌肉和肝脏中8个免疫因子活性存在一定差异,SOD.CAT.T-AOC.AKP.ACP.UL及Na+/K+-ATPase在各试验组河蟹的性腺中活性最高,ca2_/Mg2+-ATPase在伊乐藻+黄丝草及复合草组河蟹的肌肉中活性最高,在伊乐藻组河蟹的性腺中活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