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活动经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提出的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活动经验的提出,反映了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课堂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也是数学教育关注的重点。数学活动经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更有助于智慧的形成以及创新性的培养。虽然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得到了数学教育工作者认同,但由于数学活动经验提出的时间不长,其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还比较薄弱,尤其是一线数学教师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较模糊,教学缺乏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基于理论与现实的诉求,本研究以《勾股定理》的教学研究为例,探究影响数学活动经验生成的因素,并提出基于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建议和启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引言。采用文献法,对数学活动经验以及经验学习、活动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及其基本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阐明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条件,探寻数学活动经验的层次水平以及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阶段性。第三部分,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研究工具的制订。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确定课堂观察的维度,制订数学活动经验课堂观察表以及对教师的访谈提纲。第四部分,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案例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以及数学活动经验课堂观察表的分析,研究同一教师在学生水平不同的两个班级进行的教学,探寻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和建议。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参与是数学活动经验生成的前提;第二,学习内容的“问题性”制约数学活动经验的生成;第三,学生的自主反思强化数学活动经验的生成;第四,探究过程的整合促进高层次数学活动经验的生成。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第一,为学生搭建有效参与的平台;第二,教师应提高引导学生思维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加强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本质理解;第四,教学应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层次水平的提升。本研究只对一位教师的初中《勾股定理》教学进行了研究,仅局限于“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没有对其他学段和其他领域如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领域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其他学段以及其他数学知识领域是我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