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氏体钢辙叉实际铺设时需要与钢轨进行焊接,常用的铝热焊和闪光焊过程由于存在较大热输入量,使得较宽热影响区内的贝氏体组织发生分解或转变,力学性能较辙叉母材的高强韧性相比发生严重下降,影响了接头的平顺性,最终会降低贝氏体钢辙叉的使用寿命。本文通过分析钢轨铝热焊和闪光焊的工艺特点,研究了提高贝氏体钢辙叉与U75V钢轨焊接接头性能的方法。通过分析钢轨铝热焊特点,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焊后控制冷却和焊后正火两种工艺对贝氏体钢辙叉铝热焊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热影响区直接快冷至350℃后保温20min,可以增加部分相变区、正火区和过热区的贝氏体转变量,获得较好的强韧性和硬度分布;焊后900℃正火处理,可以明显改善整个焊接热影响区的综合性能,重新获得贝氏体组织。实际整轨铝热焊接试验表明,焊后900℃正火处理可以明显改善贝氏体钢辙叉和U75V钢轨焊接接头的硬度均匀性,提高了接头的抗拉强度。通过对钢轨钢和辙叉钢生产工艺和冷却转变曲线特点的分析,制定了新的闪光焊接接头生产工艺:贝氏体钢辙叉在未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前,先与U75V钢轨进行闪光焊接,随后辙叉整体进行珠光体区+贝氏体区的分级等温淬火处理,最终使钢轨钢得到珠光体组织,辙叉钢得到贝氏体组织。实际的贝氏体钢辙叉与U75V钢轨整轨闪光焊接试验表明,焊接接头经过550℃×15min+340℃×60min分级等温处理后,可以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得到各自的母材组织同时恢复至母材的性能,焊缝中心的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