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偏侧或双侧发病,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视觉紊乱等症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与遗传、饮食、内分泌紊乱及紧张、饥饿、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偏头痛在我国的患病率为985.2/10万人,发病率为79.7/10万人,较欧美患病率1 500~2 000/10万人低。美国发病率为2 000/10万(Kurtzke,1982),英国20%人口患有偏头痛,其中的60%~70%是女性。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发作时头痛剧烈,且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已成为神经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颞三针为靳三针疗法中最常用的组穴之一,在头两侧,为颞叶皮层投射区,而颞三针同时又是少阳经循行区域。由于头颞部为少阳经脉迂回曲折较多的地方,经脉气血易于壅滞而致偏头痛的发生。故在经络病变的局部施以颞三针,旨在治病之本,疏泄少阳经气,达到通则不痛,其效果较循手足少阳经远道取穴更为迅速灵验。目的:研究以颞三针为主与传统针灸穴位组对照治疗,观察颞三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60例,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颞三针组)和对照组(传统取穴组)各30例。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疗标准》及相关观察指标对以颞三针为主穴治疗偏头痛进行疗效评价,并与传统针灸取穴治疗的效果比较,以观察颞三针为主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基本痊愈12例,占38.7%;显效10例,占32.3%;有效8例,占25.8%;无效1例,占3.2%;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基本痊愈4例,占13.8%;显效9例,占31.0%;有效7例,占24.1%;无效9例,占31.0%;总有效率为70.0%(p<0.05),说明治疗组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以颞三针为主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研究说明这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