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名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既是一定的地理风貌、风俗习性等社会历史状况的反射,也是地区文化心态与心理的反映。长春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对其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不仅具有填补长春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之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推进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加深人们对长春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长春市行政区划村级以上的地名共有1796个。本文以这1796个地名为基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长春地名的历史沿革、构成特点以及长春地名的由来与演变过程等进行考察分析,剖析长春地名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与社会心理的特点。文章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绪论中介绍了长春市的概况和对于长春地名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一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长春市现有的地名从音节构成和词语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章分析归纳了长春地名的命名特点以及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第三章论述了长春地名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中主要从长春地名与地貌地物、长春地名与家族姓氏、长春地名与政治变革、长春地名与军事活动、长春地名与经济活动、长春地名与民俗传统等几个方面,对长春地名与社会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由于河水常年冲刷,加之近年砂石价格暴涨,盗采猖獗,致使处于采砂段河床的桥梁桩基极易出现裸露状况,严重影响桥梁整体使用安全和运营年限.为了降低投资,延长桥梁使用时间,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舆情产生及发展的重要场所。网络舆情信息能有效地呈现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及网民观点态度,进而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因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本文试从市场人口学的角度,根据人口变动与市场需求的理论基础,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市场进行现实分析,联系老年产业和养老机构两方面,研究一定购买力、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人们对英语教育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正在提升。在传统以教师为主导者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这也是造成英语低效、无效的根源所在。而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产物以及一种全新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的运用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微课是以多媒体和教学视频为载体,将教学内容以及能力点、技能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充分
康有为在庚子(1900年)年冬写过三首诗,题为《闻邱仙根工部归里,与黄公度京卿各争诗雄。文人结习,别开蛮触,以诗问讯,且调之》。“归里”指丘逢甲1895年在台湾抗日失败后回归
刘柳诗歌在后世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晚唐以至五代时期,刘柳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成就都颇有影响。他们参与永贞革新的政治行为受到文坛领袖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