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适宜的催化剂取代现有的Pt催化剂应用于重整气中CO的净化,对于促进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在燃料电池电动车上的应用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此为出发点,制备了负载Cu催化剂和负载Au催化剂,在富氢气氛中对其CO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并通过AAS、BET、XRD、TPR、UV-vi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其催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1)考察了反应条件对CuO/CeO2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气氛中λ(λ=2×CO2/CCO)值越大,催化剂在高温区的CO转化率越高,但选择性降低;反应空速越大,催化剂的CO转化率越低,但选择性提高。在保证高CO转化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λ值,提高空速可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2)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对CuO/CeO2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CuO/CeO2催化剂能在较宽的温区(100~170℃)内实现富氢气氛中CO的净化;适宜的焙烧温度和CuO含量可提高CuO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 Al2O3的少量掺杂对低CuO含量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有促进作用。650℃焙烧,含CuO 4.9 wt.%和Al2O3 1.0wt.%的CuO/CeO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在反应气氛中反应160h,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酸处理前后的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O以三种方式存在,其中高分散的CuO和Cu-O-Ce界面的CuO的还原性能与催化剂的CO选择性氧化性能密切相关。(3)对负载金催化剂的初步研究发现:Au/Fe2O3催化剂在0~100℃温区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但选择性较低;通过适宜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得CO选择性氧化性能与金铁催化剂相当的Au/CeO2-ZrO2催化剂;通过对Au/ZSM和Au/ ZSM-Fe2O3催化剂的性能对比表明,催化剂的活性是Au与Fe2O3相互作用的结果。综合比较负载Cu催化剂和负载Au催化剂,二者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温区均不同,考虑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条件及材料的经济性,CuO/CeO2催化剂具有更实际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