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盈余管理也成为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而且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给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带来麻烦,同时也不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一、研究目的微利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群体,这类公司经营业绩往往不佳,但又略好于亏损公司。由于微利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恰好位于盈亏临界点之上,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对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就很有必要。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制造业上市公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市值比重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就整个证券市场而言也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力争得到以下目的:1.通过实证分析证实处于微利区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2.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有所提高。3.通过对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制造业微利上司公司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证实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的变化。4.从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控制盈余管理的方法和监管的角度对治理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建议。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选题意义,接着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文献综述分为两个部分,先从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接着对国内外关于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本部分先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阐述了盈余管理的定义,接着得出本文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为下文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从经济学的角度、会计学的角度、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和审计的角度,从理论上去探究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接着从外部审计、会计准则、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的识别能力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然后给出了微利企业的定义,本文对于微利上市公司的界定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定义法,即微利上市公司是指其净资产收益率(ROE)在(0,1%)之间并且净利润大于零的上市公司。最后从避免被摘牌、债务契约、管理者回报、吸引投资和维护公司形象方面分析了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从独立实施和借助外力方面阐述了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第三部分,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特点本部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新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的特点,分别是: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和新会计准则下可能出现的盈余管理新手段。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本文选取2004-2009年我国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频率分布法对2004-200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密度分布检验,证实了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有所提高。最后通过对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证实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变化。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新会计准则前,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偏好使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有所提高;新会计准则后,我国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偏好使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进行盈余管理。最后本文从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治理和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角度对治理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三、本文的主要贡献1.以往对于微利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整个证券市场的微利企业,而本文以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更有针对性。2.由于本文研究跨度刚好跨越2007年,而2007年正是我国新会计制度与国际全面接轨的一年,因此,针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手段和方法的偏好和偏好变化本文给出了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