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猝灭法研究小分子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必不可少的生命物质,在生命的运动、发展以及延续中起着要作用。有关蛋白质构象、组成结构、以及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化学和临床医学中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课题。近年来,由于医药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研究小分子,尤其是药物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理对药代动力学的认识和开发新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各种方法中,荧光技术因灵敏度高、快速、方法简便,在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在近似生理条件下,4种中药活性成分(绿原酸,肉桂酸,葫芦巴碱,山豆根碱)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各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位点数n和复合物结合常数K以及复合物间的作用力类型等。本论文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当作用温度为37℃和47℃时,绿原酸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3806x104 L·mol-1和4.004x104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679和0.9684。作用温度的升高有利于两者的结合,且二者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 2)当作用温度为37℃和47℃时,肉桂酸与人血清蛋白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2767x103L·mol-1和3.4041×103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586和0.8356,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两者的结合;二者间的结合力主要是疏水作用。 3)当作用温度为37℃和47℃时,葫芦巴碱与人血清蛋白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749.03L·mol-1和106.29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077和0.7625,表明温度升高不利于两者的结合;同时,二者间的结合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4)在37℃和47℃两个作用温度下,山豆根碱与人血清蛋白间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5671×103L·mol-1和2.4923x103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309和0.8630,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两者的结合。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是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本论文运用荧光猝灭法来分析蛋白与小分子药物非共价结合体系时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生物传感器是一类特殊的传感器,是将生物活性物质(酶、抗原、抗体、细胞、核酸等)转换为物理信号,即声、光、电等信号再进行分析检测的仪器。它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易等特征。固载材料的选择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方法决定了传感器的性能好坏,因此,将生物活性组分成功固定在电极表面,并保持良好生物活性,是生物传感器在制备和研究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我们利用氧化石墨烯/普鲁士蓝/氨基苝四甲酸复合物(
她初来到我们的英语班时,始终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直到老师让她坐到我旁边时,我才发现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留了整齐的刘海,戴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样子十分可爱。只是她太容易害羞,在我看她的时候,她已经害羞得脸都红了。她就是我的好朋友娇娇。  她特别胆小,只要是稍微黑一些的地方都不敢去。因为我们上课的时间是晚上,而楼道里又特别黑,每次上课,她都让她妈妈送她上楼,而我总是自己去。到冬天的时候,楼道里
期刊